“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81题 截水措施失效时,可考虑采用( )处理措施。
A.设置导流水管
B.采用遇水膨胀材料或压密注浆、聚氨酯注浆等方法堵漏
C.采用快硬早强混凝土浇筑护墙
D.在基坑外壁增设高压旋喷或水泥土搅拌桩截水帷幕
E.增设坑内降水和排水设施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截水措施失效时,可采用下列处理措施:
1 设置导流水管。
2 采用遇水膨胀材料或压密注浆、聚氨酯注浆等方法堵漏。
3 快硬早强混凝土浇筑护墙。
4 在基坑外壁增设高压旋喷或水泥土搅拌桩截水帷幕。
5 增设坑内降水和排水设施。
第1082题 在土石方工程开挖前,应( )等工作的验收,合格后方可土石方开挖。
A.完成支护结构
B.地面排水
C.地下水控制
D.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
E.施工条件验收和应急预案准备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在土石方工程开挖施工前,应完成支护结构、地面排水、地下水控制、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施工条件验收和应急预案准备等工作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土石方开挖。
第1083题 施工栈桥应根据( )等进行专项设计;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栈桥的荷载进行控制。
A.周边场地环境条件
B.基坑形状
C.支撑布置
D.施工方法
E.运输车辆数量
参考答案:ABCD
解析:施工栈桥应根据周边场地环境条件、基坑形状、支撑布置、施工方法等进行专项设计;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栈桥的荷载进行控制。
第1084题 土石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和施工方案相一致,并遵循( )的原则。
A.槽支撑
B.先撑后挖
C.分层开挖
D.严禁超挖
E.对称开挖
参考答案:ABCD
解析: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第1085题 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表面应采取护坡措施,护坡宜采用()等方式。
A.现浇钢筋混凝土面层
B.钢丝网水泥砂浆
C.钢丝网喷射混凝土
D.砖砌体铺贴
E.植被种植护坡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表面应采取护坡措施,护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护坡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面层,也可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或钢丝网喷射混凝土、钢丝网细石混凝土或高分子聚合材料覆盖等方式。
(2)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可与垫层相连。
(3)现浇钢筋混凝土和钢丝网喷射混凝土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面层钢筋应单层双向设置,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4)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5.0,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m。
第1086题 以下关于锚杆支护的基坑开挖施工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坑开挖应与锚杆施工分层交替进行,并应缩短无支护暴露时间
B.锚杆承载力、龄期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C.面积较大的基坑宜采用盆式开挖方式,盆边留土平台宽度不宜小于8m
D.土方开挖至坑底后应及时浇筑垫层,暴露长度不宜大于25m
E.预应力锚杆达到强度后即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并应对预应力进行监测
参考答案:AB
解析:
8.2.4 采用锚杆支护的基坑开挖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面层或排桩、微型桩、截水帷幕的强度和龄期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2 基坑开挖应与锚杆施工分层交替进行,并应缩短无支护暴露时间。
3 锚杆承载力、龄期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4 预应力锚杆应经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并应对预应力进行监测。
第1087题 基坑监测工作开展前应具备的资料有( )。
A.基底红线图
B.建筑总平面图
C.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D.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E.基坑支护设计资料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基坑工程设计应具备以下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建筑物总平面图、用地红线图;
3 建筑物地下结构设计资料,以及桩基础或地基处理设计资料;
4 基坑环境调查报告,包括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及地下交通工程等的相关资料。
第1088题 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在()布置监测点。
A.根据地质情况
B.根据水位地质情况
C.基坑周边
D.周边中部
E.阳角处
参考答案:CDE
解析: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第1089题 在支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期间以及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应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状况随时进行巡查,现场巡查应检查内容包括( )等。
A.基坑外地面和道路开裂、沉陷
B.基坑周边水管漏水、破裂,燃气管漏气
C.基坑排水是否通畅
D.支撑构件变形,开裂
E.道路监测点测量精度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支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出现报警情况或其他险情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根据危险产生的原因和可能进一步发展的破坏形式,采取控制或加固措施。危险消除后,方可继续开挖。必要时,应对危险部位采取基坑回填、地面卸土、临时支撑等应急措施。当危险由地下水管道渗漏、坑体渗水造成时,应及时采取截断渗漏水源、疏排渗水等措施。(JGJ120:8.1.7)
(报警情况包括:
1基坑外地面和道路开裂、沉陷;
2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围墙开裂、倾斜;
3基坑周边水管漏水、破裂,燃气管漏气;
4挡土构件表面开裂;
5锚杆锚头松动,锚具夹片滑动,腰梁及支座变形,连接破损等;
6支撑构件变形、开裂;
7土钉墙土钉滑脱,土钉墙面层开裂和错动;
8基坑侧壁和截水帷幕渗水、漏水、流砂等;
9降水井抽水异常,基坑排水不通畅。)(JGJ120:8.1.7)
第1090题 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 )。
A.前方交汇法
B.极坐标法
C.视准线法
D.小角度法
E.投点法
参考答案:AB
解析: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等;
第1091题 建筑倾斜观测,当被测建筑具有较大的结构刚度和基础刚度时,宜选用( )。
A.前方交汇法
B.极坐标法
C.倾斜仪法
D.差异沉降法
E.投点法
参考答案:CD
解析:当被测建筑物具有较大的结构刚度和基础刚度时,可选用倾斜仪法或差异沉降法。
第1093题 孔隙水压力探头埋设有两个关键,分别是( )。
A.孔隙水压力计应浸泡饱和
B.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
C.保证探头周围填沙渗水通畅和透水石不堵塞
D.提前埋设,调整初始值
E.防止上、下层水压力的贯通
参考答案:CE
解析:孔隙水压力探头埋设有两个关键,一是保证探头周围填砂渗水通畅和透水石不堵塞;二是防止上下层水压力的贯通。
第1094题 关于基坑监测频率说法,正确的有( )。
A.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各种因素确定
B.基坑监测应以固定的监测频率进行
C.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D.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E.遇到不良天气状况时,应适当提高监测频率
参考答案:ACDE
解析:监测频率:(1)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2)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3)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如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基坑出现渗透,支护结构出现开裂等。(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第1095题 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要求。
A.基坑工程设计
B.地下结构设计
C.上部结构设计
D.施工组织设计
E.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
参考答案:ABE
解析:“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地下结构设计以及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要求”。
第1097题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可采取( )等方法进行变形控制设计。
A.分坑施工
B.伺服轴力自动补偿系统钢支撑
C.减小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D.坑内土体加固
E.坑外设置隔离桩
参考答案:BDE
解析:
一、当基坑临近建筑物时,必须控制基坑的变形以保证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方法有条形加固、裙边加固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
4、减少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主体的尺寸和开挖时间,这一点在软体地基施工时尤为重要。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和浇筑底板,每段开挖中又分层、分小段分段,并限时完成每小段的开挖和支撑。
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1098题 地下管线对附加变形的承受能力应考虑管线的材料、管节长度、接头构造、新旧状况、埋深、内压等因素,并宜与管线管理单位协商综合确定管线的( )。
A.强度
B.容许变形量
C.监控实施方案
D.材料
E.铺设方案
参考答案:BC
解析:地下管线对附加变形的承受能力应考虑管线的材料、管节长度、接头构造、新旧状况、埋深、内压等因素,并宜与管线管理单位协商综合确定管线容许变形量及监控实施方案。
第1099题 灌注排桩施工可选用( )等措施提高灌注桩成孔质量以及控制孔壁坍塌。
A.降低泥浆稠度
B.校正钻杆垂直度
C.在搅拌桩中套打
D.提高泥浆比重
E.采用优质泥浆护壁
参考答案:CDE
解析:灌注排桩施工可选用在搅拌桩中套打、提高泥浆比重、采用优质泥浆护壁等措施提高灌注桩成孔质量以及控制孔壁坍塌;
第1100题 对基坑周围的保护对象,基坑开挖前,对邻近基坑的建(构)筑物和地下设施等可采用( )进行基础托换。
A.锚杆静压桩
B.水泥注浆
C.树根桩
D.高压喷射注浆
E.支撑式
参考答案:AC
解析:在基坑开挖前,对邻近基坑的建(构)筑物和地下设施等可采用锚杆静压桩或树根桩进行基础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