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61题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一般适用于不超过( )m高的建筑。
A.150
B.200
C.170
D.180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用建筑分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一般适用于不超过170m高的建筑。
第62题 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是( )。
A.砖木结构
B.砖混结构
C.钢结构
D.钢筋混凝土结构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用建筑分类。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
A.桁架结构
B.筒体结构
C.网架结构
D.悬索结构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用建筑分类。悬索结构是比较理想的大跨度结构形式之一。目前,悬索屋盖结构的跨度已达160m,主要用于体育馆、展览馆中。
第64题 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素混凝土垫层,垫层厚度不宜小于( )。
A.50mm
B.70mm
C.100mm
D.150mm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锥形,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素混凝土垫层,厚度100mm左右。
第65题 有关基础刚性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刚性角是基础大放脚外沿连线与垂直线的夹角
B.刚性角是基础大放脚外沿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C.刚性角与基础材料和大放脚形状尺寸有关
D.刚性角只与基础材料有关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由于受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基底应比基顶墙(柱)宽些。根据材料受力的特点,不同材料构成的基础,其传递压力的角度也不相同。刚性基础中压力分角α 称为刚性角。刚性角只与材料性质有关与基础外形无关;各种材料的刚性角以宽高比来表示。
第66题 建筑物地下室所有墙体都应设置水平防潮层,其中一道设置在地下室地坪附近,另一道设置的位置应当是( )。
A.室外地面散水以上150~200mm处
B.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
C.垫层与地面面层之间
D.室外地面散水以下150~200mm处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地下室的所有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在地下室地坪附近,具体位置视地坪构造而定;另一道设置在室外地面散水以上150~200mm的位置,以防地下潮气沿地下墙身或勒脚渗入室内。
第67题 关于墙体细部构造,以下说法正确的( )。
A.过梁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与其他构件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至两侧墙体
B.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但不会减少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
C.钢筋混凝土圈梁其宽度一般同墙厚,对墙厚较大的墙体可做到墙厚的1/2
D.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墙。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钢筋混凝土圈梁其宽度一般同墙厚,对墙厚较大的墙体可做到墙厚的2/3。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
第68题 某厂房圈梁上皮标高是2.5m,墙体有门洞,宽度为3m,门洞上设置附加梁,上皮标高3.5m,则附加梁长度可以为( )m。
A.4
B.5
C.6
D.8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墙。当圈梁遇到洞口不能封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截面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梁,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应大于两梁高差的2倍。附加梁=2×2×(3.5-2.5)+3=7m。本题没有7m的选项,但是最少是7m方可,因此只能选择8m,才能满足要求。
第69题 关于外墙外保温,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是一种最科学、最高效的保温节能技术
B.保温层的面层厚,则采用普通水泥砂浆抹面
C.可以用于旧建筑外墙的节能改造
D.外保温对提高室内温度的稳定性不利
E.墙体内表面应力大,易引起内表面保温的开裂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墙。外保温对提高室内温度的稳定性有利;外墙内保温由于昼夜和四季温差大,易引起内表面保温的开裂,特别是保温板之间的裂缝尤为明显,这是外墙内保温的特点,题干问的是外墙外保温。
第70题 关于砖墙墙体防潮层设置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防潮层设在室内地坪处
B.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应在较低一侧的地坪处设置
C.室内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以下
D.钢筋混凝土基础的砖墙墙体不需设置水平和垂直防潮层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墙。当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当室内地面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之下;在墙身中设置防潮层的目的是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和勒脚部位的地面水影响墙身,其作用是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和基础的形式无关,为了保证砖墙的耐久性和正常使用,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设置水平和垂直防潮层。
第71题 下图为特别寒冷地区的地面保温构造,其中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最重要的构造做法应为( )。
A.找平层
B.垫层
C.聚苯板保温层
D.面层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楼板与地面。对特别寒冷的地区或保温性能要求高的建筑,可对整个地面利用聚苯板对地面进行保温处理。
A.结构层为钢筋混凝土板时,保温层宜设在结构层上部
B.结构层为钢筋混凝土板时,保温层宜设在结构层下部
C.当结构层为轻钢结构时,保温层可设置在上侧
D.当结构层为轻钢结构时,保温层可设置在下侧
E.当保温层在结构层底部时,保温板应固定牢固,板底应采用薄抹灰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屋顶。坡屋顶应该设置保温隔热层,当结构层为钢筋混凝土板时,保温层宜设在结构层上部。当结构层为轻钢结构时,保温层可设置在上侧或下侧。坡屋顶保温层和细石混凝土现浇层均应采取屋顶防滑措施。当保温层在结构层底部时,保温材料科采用泡沫玻璃、微孔硅酸钙板等,此时应注意,保温板应固定牢固,板底应采用薄抹灰。
第74题 高速公路改建加宽时,应在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开挖台阶,其宽度一般为( )m。
A.1.5
B.1.8
C.2.0
D.2.2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改建、修建加宽时,属于半填半挖路基形式。其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宽度一般为2.0m。
第75题 城市次干道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的出入口,且相邻出入口的间距不宜小于( )。
A.50m
B.80m
C.100m
D.150m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道路主要公用设施。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应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人口,但相邻出人口的间距不宜小于80m ,且该出入口位置应在临近交叉口的功能区之外。
第76题 有关道路停车场的设置正确的是( )。
A.大、中型停车场的出入口至少要设置3个
B.小型停车场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其宽度不得小于9m
C.机动车出入口距学校、医院应大于50m
D.机动车出入口距人行天桥应大于30m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道路主要公用设施。大、中型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少于2个;机动车出入口距学校、医院等人流集中的地方应大于30m;机动车出入口距人行天桥、地道、桥梁、隧道等引道口应大于50m。
第77题 关于交通标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辅助交通标志可以单独使用
B.交通标志分为主要交通标志和辅助交通标志
C.交通标志一般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道路的右侧或车行道上方
D.标志板应按禁令、警告、指示的顺序排列
E.一根立柱上最多安放两个交通标志
参考答案:A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道路主要公用设施。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辅助标志系附设在主标志下面,对主标志起补充说明的标志,它不得单独使用。交通标志应设置在驾驶人员和行人易于见到,并能准确判断的醒目位置。一般安设在车辆行进方向道路的右侧或车行道上方。一根立柱上最多不应超过四个交通标志。标志板在一根支柱上并设时,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
第78题 桥梁可划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下部结构包括( )。
A.桥面构造
B.桥墩
C.桥台
D.桥梁支座
E.墩台基础
参考答案: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的组成与分类。
(1)上部结构(也称桥跨结构)。上部结构是指桥梁结构中直接承受车辆和其他荷载,并跨越各种障碍物的结构部分。一般包括桥面构造(行车道、人行道、栏杆等)、桥梁跨越部分的承载结构和桥梁支座。
(2)下部结构。下部结构是指桥梁结构中设置在地基上用以支承桥跨结构,将其荷载传递至地基的结构部分。一般包括桥墩、桥台及墩台基础。
第79题 桥梁跨径总长L和单孔跨径Lk满足1000m≥L≥100m或150m≥LK≥40m的桥是( )。
A.特大桥
B.大桥
C.中桥
D.小桥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的组成与分类。根据桥梁跨径总长L和单孔跨径LK的不同,桥梁可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
第80题 设计合理的拱式桥的拱主要承受( )。
A.拱轴压力
B.拱截面内弯矩
C.拱截面剪力
D.拱轴张力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上部结构。拱式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两拱脚处不仅产生竖向反力,还产生水平反力(推力)。由于水平推力的作用使拱中的弯矩和剪力大大地降低。设计合理的拱主要承受拱轴压力,拱截面内弯矩和剪力均较小,因此可充分利用石料或混凝土等抗压能力强而抗拉能力差的圬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