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题库(701题)


第241题 承重结构以受压力为主的桥型是(  )。


A.梁式桥

B.拱式桥

C.悬索桥

D.刚架桥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桥梁的分类。

【选项分析】拱式体系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拱肋(或拱箱),以承压为主,可采用抗压能力强的圬工材 料(石、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来修建。



第242题 桥梁按其上部结构的行车道位置可划分为(   )。


A.上承式桥

B.中承式桥

C.下承式桥

D.圬工桥

E.人行桥


参考答案:ABC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桥梁的分类。

【选项分析】按上部结构的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下承式桥和中承式桥。



第243题 属于桥梁附属设施的是(  )。


A.锥形护坡

B.桥墩

C.桥跨结构

D.基础


参考答案:A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桥梁的组成与类型。

【选项分析】桥梁附属设施包括桥面系、伸缩缝、桥头搭板和锥形护坡等。桥跨结构是上部结构,桥墩和基础属于下部结构。


第244题 拱桥的承重结构以(    )为主。


A.受拉

B.受压

C.受弯

D.受扭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拱桥的受力。

【选项分析】拱式体系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拱肋(或拱箱),以承压为主,可采用抗压能力强的圬工材料(石、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来修建。


第245题 按桥梁的结构体系划分,其基本体系有(    )。


A.梁式桥

B.拱桥

C.刚架桥

D.悬索桥

E.斜拉桥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桥梁的分类。

【选项分析】按结构体系划分,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桥等四种基本体系。


第246题 桥梁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称为(  )。


A.建筑高度

B.桥梁高度

C.桥下净空高度

D.容许建筑高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桥梁的组成。
【选项分析】桥梁高度简称桥高,是指桥面与低水位(或地面)之间的高差,或为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距离。


第247题 1.写出图中构件A 的名称。
2.根据图判断,按桥梁结构特点,该桥梁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型桥梁的主要受力特点。
3.施工方案(1)中,在浇筑桥梁上部结构时,施工缝应如何处理?
4.根据施工方案(2),列式计算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图应搭设满堂支架的最大高度;根据计算结果,该支架施工方案是否需要组织专家论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伸缩缝

2.(1)刚架桥

(2)介于梁与拱之间的一种结构体系,它是由受弯的上部梁(或板)结构与承压的下部柱(或墩)整体结合在一起的结构。由于梁和柱的刚性连接,梁因柱的抗弯刚度而得到卸荷作用,整个体系是压弯结构,也是有推力的结构。

3.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4.支架高度:99.63-(0.07+0.08+0.8)-90.18=8.5(m),因为搭设高度大于8m,所以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第248题 验算桥梁支架及拱架的刚度时,要求其受载后挠曲杆件的弹性挠度不得超过相应结构跨度的(  )。


A.1/250

B.1/300

C.1/400

D.1/500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

【选项分析】验算模板、支架及拱架的刚度时,支架、拱架受载后挠曲的杆件(盖梁、纵梁),其弹性挠度为相应结构跨度的1/400。


第249题 验算模板的刚度时,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变形值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跨度的(  )。


A.1/250

B.1/300

C.1/400

D.1/500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 

【选项分析】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250。


第250题 在选用模板时,宜选用(    )。


A.脚手架

B.钢材

C.木模板

D.胶合板

E.自制模板


参考答案:BD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 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原则。

【选项分析】模板宜釆用钢材、胶合板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制作。


第251题 浆砌石拱桥,须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方可卸落拱架,设计另有规定时,应从其规定。


A.60%

B.85%

C.80%

D.95%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

【选项分析】浆砌石拱桥,须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85%,如设计另有规定,应按照设计规定执行。


第252题 每批钢绞线应分批验收,验收时除应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和规定等进行检查外,还应检查(    )。


A.表面质量

B.运输方式

C.直径偏差

D.单价

E.力学性能试验


参考答案:ACE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预应力钢筋的加工制作。

【选项分析】预应力筋进场时应分批验收,验收时,除应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和规定等进行检查外,钢绞线尚须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每批钢绞线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


第253题 钢筋在工地存放时,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批分别堆置整齐,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  )。


A.6个月

B.7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本题考查的是钢筋工程。

【选项分析】钢筋在工地存放时,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批分别堆置整齐,不得混杂,并应设立识别标志,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


第254题 关于应力钢绞线进场检测验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批进行拉力和冷弯试验

B.每批进行抗拉强度和弯曲试验

C.每批进行长度与直径偏差及力学性能试验

D.每批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预应力钢筋的加工制作。

【选项分析】钢绞线分批检验时每批质量应不大于60t,检验时应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组试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


第255题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中的钢筋接头不应采用绑扎接头,在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  )mm的钢筋不宜采用绑扎。


A.18

B.22

C.25

D.28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普通钢筋的加工制作。

【选项分析】绑扎接头仅当钢筋构造复杂施工困难时方可采用,绑扎接头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对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可不大于32mm;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



第256题 预应力筋下料时应采用(  )。


A.切断机切断

B.电弧切割

C.乙炔-氧气切割

D.拉伸机拉断


参考答案:A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钢筋工程施工。
【选项分析】预应力筋的下料,应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切断,严禁采用电弧切割。


第257题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孔道长度

B.锚夹具厚度

C.预应力筋的松弛长度

D.千斤顶长度

E.冷拉伸长值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支架现浇施工。

【选项分析】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张拉工作长度等因素。


第258题 在无砂的黏质土中不宜采用(  )。


A.集水坑排水法

B.井点降水法

C.板桩法

D.沉井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基坑排水。

【选项分析】井点降水法宜用于粉砂、细砂、地下水位较高、有承压水、挖基较深、坑壁不易稳定的土质基坑,在无砂的黏质土中不宜采用。井点类别的选择,宜按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以及工程特点确定。


第259题 1.用图中序号①~⑤及“→”表示支护体系施工和拆除的先后顺序。2.计算基坑基底的最小处理面积。(单位:㎡,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指出专项施工方案中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支护体系施工的先后顺序:③→④→①→⑤→②。

支护体系拆除的先后顺序:②→⑤→①→④→③。

2.地基处理的范围应宽出基础之外不小于0.5m。

基坑基底的最小处理面积=(13.8+0.5+0.5)X(9.1+0.5+0.5)=149.5m²

3.错误之处1:将表层杂填土放坡挖除后再打设钢板桩。

正确做法:先把钢板桩打入砂质粉土后,再放坡挖除杂填土。

错误之处2:采用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

正确做法: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避免超挖,宜在挖至基底前预留一定厚度,再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

错误之处3:混凝土直接从商品混凝土输送车上卸料到坑底。

正确做法:倾落高度大于2m 时,应采用串筒、溜槽下落,防止混凝土离析。


第260题 关于明挖扩大基础基坑开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坑顶缘四周适当距离处应设置截水沟

B.开挖机械距离基坑边缘应大于0.5m

C.基坑开挖经过不同土层时,边坡坡度可分层而异,视情况留平台

D.基坑自开挖起,应尽量连续施工直至基础完成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此题考查边坡失稳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选项分析】坑顶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作护道,堆载距坑缘不小于1.0m ,动载(包括机械及机械通 道)距坑缘不小于1.0m,垂直坑壁坑缘边的护道还应适当增宽,堆置弃土的高度不得超过1.5m 。

【此知识点已变更为:基坑开挖之前,应先做好地面排水系统,在基坑顶外缘四周应向外设置排水坡或设置防水梁,并在适当距离设截水沟,且应防止水沟渗水,避免影响坑壁稳定。坑顶边缘应按要求设置护道,垂直坑壁坑缘边的护道还应适当增宽。挖基经过不同土层时,边坡可分层而异,视情况留平台。基坑自开挖起,应抓紧连续不断施工直至基础完成,施工时间绝不可延续太长。】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