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41题 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 )的人员。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监察机关
C.劳动保障部门
D.新闻媒体
E.公安机关
参考答案:ABE
解析: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人民检察院(邀请)、专家(聘请)。
第442题 上述案例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 )。
A.报警
B.疏散人员
C.灭火
D.追究事故责任
E.抚恤伤亡人员
参考答案:ABC
解析: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价危害程度。
第444题 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结合案例原文“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可知正确答案为选项D。
第445题 根据《火灾分类》(GB 496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参考答案:A
解析:
木粉尘为可燃固体,其着火引发火灾,属于A类火灾。
第446题 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
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
参考答案:ABE
解析:
选项C、D为安全管理措施。
第447题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
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
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
参考答案:CDE
解析:
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便于清除管内积尘;若设置水平管道时,应设置清扫孔。故选项A、B错误。
第448题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
A.木粉尘
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
C.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
参考答案:BD
解析:
选项A、E属于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选项 C属于环境因素。
第449题 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
参考答案:ACD
解析:
选项B、E案例材料中未提及,且湿度过大不易引起可燃粉尘爆炸。
第451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很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A
解析:
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经34天抢救无效死亡,已超过补报期)。事故造成木材厂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事故等级为一般事故。
第453题 在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 )。
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
B.粉尘堕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
D.通风净化措施
E.防静电措施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防静电措施可以预防可燃粉尘爆炸,但无法治理粉尘浓度超标,故E选项不能选。
第454题 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 )。
A.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安装电磁屏蔽
C.采用TT系统
D.安装机械连锁
E.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参考答案:AE
解析:
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包括:采用IT系统、TN系统;使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使用安全电压、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第455题 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粉尘的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
B.粉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D.粉尘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参考答案:ACD
解析:
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粉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但是粉尘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便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B错误。含氧量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而非爆炸强度越大,故选项C错误。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小,故选项E错误。
第456题 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
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
B.“四不放过”的原则
C.公正、公开的原则
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参考答案:BCE
解析:
选项A、D明显不符合常识。
第457题 该起事故暴露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
A.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B.安全检查不到位
C.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
D.未采用防爆电机
E.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参考答案:ABE
解析:
选项C、D属于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
第458题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是( )。
A.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
B.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C.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D.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E.生产经营单位
参考答案:E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第459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事故隐患治理,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B.事故隐患排除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先确保隐患排除后组织人员撤离
C.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D.事故隐患不能立即排除的,应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E.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参考答案:B
解析:
事故隐患排除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时,应组织人员撤离,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第460题 生产经营单位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上报的周期是( )。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年
D.每季、每年
E.每周
参考答案:D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