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61题 可燃气体最易燃烧,其燃烧所需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但可燃性固体的燃烧过程相对复杂,下列关于可燃固体燃烧过程正确的是()。
A.液化-气化-燃烧-氧化分解
B.气化-液化-燃烧-氧化分解
C.气化-液化-氧化分解-燃烧
D.液化-气化-氧化分解-燃烧
参考答案:D
解析:可燃氧化分解性固体的燃烧过程中,一般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蒸气进行氧化分解出可燃气体,着火燃烧。
第362题 下列燃烧类型中属于混合燃烧的是()。
A.盛装甲烷的压力储罐在打开一定程度的排放阀后喷嘴气体被点燃形成的稳定燃烧的蓝色火焰
B.民用燃气灶点燃时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稳定燃烧
C.某化工厂储罐群泄漏后被静电点燃引发的大规模火灾爆炸
D.酒精灯被点燃后形成的淡蓝色火焰
参考答案:C
解析:混合燃烧室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的燃烧爆炸即是混合燃烧。
第363题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下列关于可燃物质燃烧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管道泄漏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为扩散燃烧
B.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内扩散混合,混合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火源发生的燃烧为分解燃烧
C.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的蒸汽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为分解燃烧
D.可燃物质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后与氧进行的燃烧为扩散燃烧
参考答案:A
解析: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炔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气等)从管道、容器的裂缝流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权限范围内的可燃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混合燃烧是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的燃烧爆炸即是混合燃烧。
第364题 蜡烛是一种固体可燃物,其燃烧的基本原理是()。
A.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然后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B.固体蜡烛被烛芯直接点燃并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C.蜡烛受热后先液化,然后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D.蜡烛受热后先液化,液化后的蜡烛被烛芯吸附直接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参考答案:C
解析:
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态可燃物,如蜡烛)通常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
第365题 混合燃烧是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下列情况属于混合燃烧的是()。
A.实验用酒精灯点燃后产生的稳定燃烧
B.动火作业前未进行吹扫,点火后发生的大规模燃烧爆炸
C.液化石油气储罐受到外力撞击后泄漏引发的燃烧
D.A4纸被打火机点燃后产生的燃烧
E.家用燃气灶点燃后产生的稳定燃烧
参考答案:BC
解析:
A选项中,酒精灯点燃的燃烧是蒸发燃烧。D选项中,A4纸点燃后燃烧属于分解燃烧。E选项中,燃气灶的燃烧属于扩散燃烧。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参考答案:B
解析:雷尼镍是催化剂,催化剂量极少,因此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甲苯爆燃造成的,甲苯为液态,故为B类液体火灾。
第367题 火灾可按照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进行分类,也可按照物质的燃烧特性进行分类。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下列关于火灾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B.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C.E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
D.F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火灾
参考答案:B
解析:(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干草、煤炭、棉、毛、麻、纸张等火灾。(2)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塑料等火灾。(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火灾。(5)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6)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第368题 下列关于火灾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火灾属于C类火灾
B.发电机、电缆火灾属于E类火灾
C.汽油、煤油、原油火灾属于B类火灾
D.沥青、石蜡火灾属于A类火灾
参考答案:D
解析:A类火灾指的是固体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第369题 下列关于火灾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家庭炒菜时油锅着火属于F类火灾
B.工厂镁铝合金粉末自然着火属于E类火灾
C.家庭的家用电器着火属于D类火灾
D.实验室乙醇着火属于C类火灾
参考答案:A
解析:工厂镁铝合金粉末着火属于D类金属火灾;家用电器着火属于E类带电火灾;实验室乙醇着火属于B类液体火灾。
第370题 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征,《火灾分类》(GB/T4968)将火灾分为6类,其中烹饪中动植物油脂类火灾”是指( )。
A.E类火灾
B.F类火灾
C.A类火灾
D.B类火灾
参考答案:B
解析: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干草、煤炭、棉、毛、麻、纸张、塑料(燃烧后有灰烬)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第371题 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征,《火灾分类》(GB/T4968)将火灾分为6类,其中动植物油脂类火灾”是指( )。
A.液体火灾
B.烹饪物火灾
C.气体火灾
D.带电火灾
参考答案:B
解析: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干草、煤炭、棉、毛、麻、纸张、塑料(燃烧后有灰烬)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第372题 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征,《火灾分类》(GB/T4968)将火灾分为6类,其中沥青发生火灾”是指( )。
A.B火灾
B.F火灾
C.C火灾
D.E火灾
参考答案:A
解析: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干草、煤炭、棉、毛、麻、纸张、塑料(燃烧后有灰烬)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第373题 闪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对于柴油、煤油、汽油、蜡油来说,其闪点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A.汽油—煤油—蜡油—柴油
B.汽油—煤油—柴油—蜡油
C.煤油—汽油—柴油—蜡油
D.煤油—柴油—汽油—蜡油
参考答案:B
解析: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油品密度如下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
第374题 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参数有:最小点火能、着火延滞期、闪点、着火点、自燃点等。关于火灾危险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B.一般情况下,着火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小
C.一般情况下,最小点火能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小
D.一般情况下,着火延滞期越长,火灾危险性越大
参考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着火延滞期越段,越容易发生火灾,火灾扩散的可能性越大。
第375题 火灾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在发展期,按照平方特征火灾模型,火灾中热量的释放速率与()的平方成正比。
A.过火面积
B.可燃物质量
C.时间
D.可燃物的燃烧热
参考答案:C
解析:火灾中热量的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第376题 防火防爆相关理论中,常用自燃点、燃点、闪点、着火点等物质特性来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下列关于物质这些特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B.一般情况下,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C.物质的燃点指的是不用任何辅助引燃源而能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D.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高
E.固体可燃物粉碎的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参考答案:ABE
解析:
不用任何辅助引燃源而能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叫作自燃点。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
第377题 火灾发展规律将火灾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熄灭期,在轰然发生的阶段的特征是()。
A.冒烟和阴燃
B.火灾释放速度与时间的成正比
C.通风控制火灾
D.火灾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参考答案:D
解析:火灾发展规律为(1)初起期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2)发展期用T平方火灾模型来描述非稳态火灾,火灾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轰然就发生在这一阶段;(3)最盛期通风控制火灾,火势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4)熄灭期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至熄灭期,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
第378题 北京2008年奥运火炬长72 cm,重585g,燃料为气态丙烷,燃烧期间15min,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30 cm,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这种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属于()。
A.混合燃烧
B.扩散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散燃烧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l)扩散燃烧。(2)混合燃烧。(3)蒸发燃烧。(4)分解燃烧。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炔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气等)从管道、容器的裂缝流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权限范围内的可燃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
第379题 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下列措施属于控制第二过程发展的是()。
A.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B.严格控制火源
C.切断爆炸途径
D.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的伤害
参考答案:B
解析:
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指的是控制爆炸的传播。
第380题 下列关于明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明火属于点火源
B.加油站中手机信号属于明火
C.打火机产生的火苗属于明火
D.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严禁明火
参考答案:B
解析:加油站中手机信号不属于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