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02题 预防原理是指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尽最大的力量减小事故的发生的概率。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原理的运用原则()。
A.偶然损失原则
B.因果关系原则
C.监督原则
D.3E原则
参考答案:C
第203题 在()中,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准入制度,是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大举措。
A.《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B.《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C.《建筑法》
D.《安全生产法》
参考答案:A
第206题 支设高度在()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
A.2m
B.2.5m
C.3m
D.3.5m
参考答案:C
解析: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第208题 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第22条要求,危大工程发生险情或者事故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报告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A.施工单位
B.建设单位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
参考答案:A
第210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施工期间,()应当设专人负责工地上的卫生防疫工作。
A.施工单位
B.建设单位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
参考答案:B
A.诈骗罪
B.以危害公共安全罪
C.散播传染病罪
D.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参考答案:D
解析:
这是一道涉及法律理解和应用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施工项目中疑似传染病病患隐瞒病情可能触犯的法律条款。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此选项中并未涉及财物或欺骗财物的行为,因此不符合题意。
B选项(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罪名,但在此情境下,更具体的罪名可能更为贴切。此外,我国刑法中并没有直接名为“以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名,因此此选项不准确。
C选项(散播传染病罪):我国刑法中并没有直接名为“散播传染病罪”的罪名。与传染病相关的罪名,如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更贴近实际情况。
D选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指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其中包括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在此情境下,徐某隐瞒行程,可能导致病毒进一步传播,符合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构成要件。
综上所述,徐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隐瞒行程,导致工地发生聚集性感染事件,其行为最符合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构成要件。
因此,答案是D: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第214题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当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依法对安全生产事故和隐患承担相应责任。
A.技术负责人
B.法定代表人
C.总工程师
D.董事长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