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801题 干粉炮调试的试验要求中描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液(气)压源作动力的干粉炮,其液(气)压源的实测工作压力,需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B.无线遥控装置全部调试
C.系统调试以空气代替干粉进行联动试验
D.电动阀门全部调试
参考答案:C
解析:干粉炮试验要求:(1)采用液(气)压源作动力的干粉炮,其液(气)压源的实测工作压力,需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2)电动阀门全部调试;(3)无线遥控装置全部调试;(4)系统调试以氮气代替干粉进行联动试验;(5)装有现场手动按钮的干粉炮灭火系统,现场手动按钮所控制的相应联动单元全部调试。
第2802题 干粉储存容器的检查主要项目有( )。
A.外观质量检查
B.密封面检查
C.充装量检查
D.产品资料检查
E.干粉质量检查
参考答案:ABC
解析:干粉储存容器的检查主要有三个方面:外观质量检查、密封面检查和充装量检查。综合教材第三篇第九章第二节。
第2803题 下列不属于干粉储存容器的检查主要方面的一项是( )。
A.外观质量检查
B.密封面检查
C.充装量检查
D.干粉质量检查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干粉储存容器的现场检查。干粉储存容器的检查主要有3个方面:外观质量检查、密封面检查和充装量检查。综合教材第三篇第九章第二节。
第2804题 干粉灭火系统现场检查中关于外观检查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铭牌清晰、牢固、方向正确
B.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
C.外露非机械加工表面保护涂层完好
D.对同一规格的启动气体储瓶,其高度差不超过20mm
E.驱动气体储瓶容器阀具有手动操作机构
参考答案:ABCE
解析:(1)铭牌清晰、牢固、方向正确;(2)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3)外露非机械加工表面保护涂层完好;(4)品种、规格、性能等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标准要求;(5)对同一规格的干粉储存容器和驱动气体储瓶,其高度差不超过20mm;(6)对同一规格的启动气体储瓶,其高度差不超过10mm;(7)驱动气体储瓶容器阀具有手动操作机
第2805题 下列关于干粉灭火系统的巡查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喷头外观无机械损伤,内外表面无污物
B.干粉储存容器无严重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表面保护涂层基本完好
C.管道及管道附件的外观平整光滑,不能有碰撞、腐蚀
D.集流管是否固定在支架、框架上。支架、框架是否固定牢靠
参考答案:B
解析:干粉灭火系统的巡查要求干粉储存容器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表面保护涂层完好。综合教材第三篇第九章第四节。
第2806题 在对干粉灭火系统防护区进行验收时,不属于主要验收内容的是( )。
A.防护区的位置、几何尺寸、开口、通风环境
B.防护区内常停留人数量
C.防护区应急照明、通风排气、安全泄压装置
D.火灾报警系统与系统电源
参考答案:B
解析:干粉灭火系统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及储存装置间验收内容:(1)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位置、用途、几何尺寸、开口、通风环境,可燃物种类与数量,防护区封闭结构等;(2)安全设施(疏散通道、应急照明、标志指示、声光报警、通风排气、安全泄压等应符合有关规定);(3)干粉储存装置专用间的位置、通道、耐火等级、应急照明、火灾报警控制电源等;(4)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及联动设备
第2807题 干粉灭火系统按照系统结构特点分,可分为( )。
A.管网干粉灭火系统
B.预制干粉灭火系统
C.干粉炮灭火系统
D.全淹没灭火系统
E.局部应用系统
参考答案:ABC
解析:干粉灭火系统分类:(1)按照储存方式分,可分为储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和储压型干粉灭火系统;(2)按照安装方式分,可分为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和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3)按照系统结构特点分,可分为管网干粉灭火系统、预制干粉灭火系统和干粉炮灭火系统;(4)按照系统应用方式分,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系统。A、B、C正确;D、E错误,属于按照
第2808题 干粉灭火系统按照( )分,可分为储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和储压型干粉灭火系统。
A.储存方式
B.安装方式
C.系统结构
D.系统应用方式
参考答案:A
解析:干粉灭火系统按照储存方式分,可分为储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和储压型干粉灭火系统。综合教材第三篇第九章第一节。
第2809题 地下式消火栓顶部与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大于( )m,且不小于井盖半径,这样做是为了消防人员操作快捷方便,以免下井操作,也避免井盖轧坏损坏消火栓。
A.0.2
B.0.4
C.0.5
D.0.8
参考答案:B
解析:地下式消火栓顶部与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大于0.4m,且不小于井盖半径,这样做是为了消防人员操作快捷方便,以免下井操作,也避免井盖轧坏损坏消火栓。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第三节。
第2810题 泡沫灭火系统,水平管道安装时要注意留有管道坡度,在防火堤内要以( )‰的坡度坡向防火堤,在防火堤外应以( )‰的坡度坡向放空阀,以便于管道放空,防止积水,避免在冬季冻裂阀门及管道。
A.2,1
B.3,2
C.3,1
D.2,2
参考答案:B
解析:水平管道安装时要注意留有管道坡度,在防火堤内要以3‰的坡度坡向防火堤,在防火堤外应以2‰的坡度坡向放空阀,以便于管道放空,防止积水,避免在冬季冻裂阀门及管道。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第三节。
第2811题 泡沫喷淋管道支、吊架与泡沫喷头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 )。
A.0.2m
B.0.3m
C.0.5m
D.1.0m
参考答案:B
解析:泡沫喷淋管道支、吊架与泡沫喷头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0.3m;与末端泡沫喷头之间的距离不能大于0.5m。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第三节。
A.30
B.45
C.60
D.90
参考答案:A
解析: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喷水试验完毕,将水放空后,以手动或自动控制的方式对防护区进行喷泡沫试验,喷射泡沫的时间不小于30s,实测泡沫混合液的混合比和泡沫供给速率及自接到火灾模拟信号至开始喷泡沫的时间符合设计要求。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第三节。
第2813题 低、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喷水试验完毕,将水放空后,进行喷泡沫试验;当为自动灭火系统时,要以自动控制的方式进行;喷射泡沫的时间不小于( )min。
A.0.5
B.1.0
C.1.5
D.2.0
参考答案:B
解析:低、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喷水试验完毕,将水放空后,进行喷泡沫试验;当为自动灭火系统时,要以自动控制的方式进行;喷射泡沫的时间不小于1min。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第三节。
A.拆下泡沫比例混合器,清洗保养,加强管理,每次使用后及时用清水冲洗
B.更换老化的胶囊并重新进行比例混合器的调试
C.拆除平衡阀的橡胶膜片,更换为耐压强度高的膜片
D.更换泡沫比例混合器的进出液管道,管道材质宜采用镀锌钢管
参考答案:A
解析:泡沫比例混合器锈死:(1)主要原因:由于使用后,未及时用清水冲洗,泡沫液长期腐蚀混合器致使锈死;(2)加强检查,定期拆下保养,系统平时实验完毕后,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第四节。
第2815题 移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用于B类火灾场所,需要泡沫产生器喷射泡沫有一定射程,所以其发泡倍数不能太高,通常采用吸气型中倍数泡沫枪,发泡倍数在50以下,射程一般为( )m。
A.5~8
B.10~20
C.12~18
D.15~20
参考答案:B
解析:移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用于B类火灾场所,需要泡沫产生器喷射泡沫有一定射程,所以其发泡倍数不能太高,通常采用吸气型中倍数泡沫枪,发泡倍数在50以下,射程一般为10~20m。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第一节。
第2816题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适用于非水溶性液体固定顶储罐,不适用于水溶性液体和其它对普通泡沫有破坏作用的甲、乙、丙类液体固定顶储罐的是( )。
A.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B.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C.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D.泡沫炮灭火系统
参考答案:B
解析:液下喷射系统适用于非水溶性液体固定顶储罐,不适用于水溶性液体和其它对普通泡沫有破坏作用的甲、乙、丙类液体固定顶储罐,这是因为泡沫注入该类液体后,由于该类液体分子的脱水作用而使泡沫遭到破坏,无法浮升到液面实施灭火。液下喷射系统也不适用于外浮顶和内浮顶储罐,因为浮顶会阻碍泡沫的正常分布。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第一节。
第2817题 石油化工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灭火系统,主要用于扑救可燃液体火灾,也可用于扑救固体物质火灾的灭火系统是( )。
A.干粉灭火系统
B.泡沫灭火系统
C.气体灭火系统
D.水喷雾灭火系统
参考答案:B
解析:泡沫灭火系统是石油化工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灭火系统,主要用于扑救可燃液体火灾,也可用于扑救固体物质火灾。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前言。
第2818题 对于液下喷射系统,由于泡沫是从液面下施加到储罐内,高背压泡沫产生器产生的泡沫需要控制在( )倍。
A.1~2
B.2~3
C.2~4
D.3~4
参考答案:C
解析:由于泡沫是从液面下施加到储罐内,高背压泡沫产生器产生的泡沫需要控制在2~4倍。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第一节。
第2819题 高倍数泡沫产生器要安装在泡沫淹没深度之上,尽量靠近保护对象,一般情况下要保证距高倍数泡沫产生器的进气端小于或等于( )m处没有遮挡物。
A.1.0
B.0.3
C.0.5
D.0.8
参考答案:B
解析:高倍数泡沫产生器是由动力驱动风叶转动鼓风,使大量的气流由进气端进入产生器,故在距进气端的一定范围内不能有影响气流进入的遮挡物。一般情况下,要保证距高倍数泡沫产生器的进气端小于或等于0.3m处没有遮挡物。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第三节。
第2820题 液上喷射泡沫产生器或泡沫导流罩沿罐周均匀布置时,其间距偏差一般不大于( )mm。
A.100
B.150
C.200
D.300
参考答案:A
解析:液上喷射泡沫产生器或泡沫导流罩沿罐周均匀布置时,其间距偏差一般不大于100mm。综合教材第三篇第八章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