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背景资料:
某单位承建全地下式清水池,共分为4座,位于远期规划厂区南侧,由西向东依次布置为1~4号,单格清水池结构尺寸为97m×117m,总占地面积392.6m×117m。基坑总长度为397.6m,总宽度为122m。清水池设置溢流,接入厂区雨水系统处设置拍门检查井,共计4座
池体内部导流墙底部设置清扫孔,每格清水池出水坑前设置挡砂坎,避免水中的砂粒进入下游管道,每座清水池顶部设置D=600mm通气帽4个,共计16个,每池底部设DN800mm放空管。
根据总体施工安排,清水池结构施工无法避开冬期,项目部制定了冬期施工措施,并经审批后实施
结构施工完成后,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了满水试验。
问题:
1.清水池满水试验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2.请简述满水试验中注水技术要求。
3.注水至设计水位后,水位观测要求有哪些?
4.简述水处理构筑物冬期混凝土施工应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解析:
1.①选定好洁净、充足的水源;注水和放水系统设施及安全措施准备完毕。
②有盖池体顶部的通气孔、人孔盖已安装完毕,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照明等标志已配备齐全。
③安装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
④对池体有观测沉降要求时,应选定观测点,并测量记录池体各观测点初始高程。
2.①向池内注水应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②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③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大于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④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做外观检查和沉降量观测。
⑤当发现渗水量或沉降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继续注水。
⑥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3.①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
②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应达1/10mm。
③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④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⑤测定时间应连续。
⑥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4.①与混凝土搅拌站配合,调整冬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的选用、掺量应经监理单位审批。
②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选择在白天高温时浇筑,并尽量减少运输与浇筑时间。混凝土浇筑前,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
③混凝土结构宜采取蓄热法养护,根据规范进行热工计算,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期间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措施以确保结构养护质量。
④成立混凝土测温小组,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温度监测(即6h一次),并做好测温记录,温控预警时,应及时调整保温措施。
⑤冬期浇筑的混凝土试块组数应比常温浇筑时多做两组,并与施工部位同条件养护。其中一组用于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确定混凝土热养护期限,或用于检验拆模强度;另一组用于检验混凝土同条件养护28d再转入标养28d的强度值。
⑥通过同条件试块试压,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的拆模强度及抗冻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