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下列关于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中的垃圾回收利用和处置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根据因地制宜、分类利用原则
B.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
C.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
D.对金属类垃圾宜进行简单加工,直接回用于工程
E.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分类率应达到90%以上
参考答案:ABD
解析:
垃圾回收利用和处置。应通过施工图纸深化、施工方案优化、永临结合、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重复利用、施工过程管控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使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就地处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利用原则,提高建筑垃圾处置利用水平。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50743规定。工程渣土、工程泥浆采取土质改良措施,符合回填土质要求的,可用于土方回填;工程垃圾中的金属类垃圾,宜通过简单加工,作为施工材料或工具,直接回用于工程;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中的无机非金属建筑垃圾,宜根据场地条件,设置场内处置设备,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施工现场难以就地利用的建筑垃圾,应制定合理的消防、防腐及环保措施,并按相关要求及时转运到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进行资源化处置和再利用。
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现场清理时,不得将施工垃圾从窗口、洞口、阳台等处抛撒。
严禁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排放。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分类率应达到100%;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应单独储存,并设置醒目标识。
(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管理部门,同时协助做好相关工作。要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逐步开展施工项目CO2排放量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统计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