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管理与实务》历史真题(385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高铁双线隧道,起讫里程为DK10+000~DK11+680,隧道全长1680m,最大埋深132m。其中DK10+300~DK11+400岩性为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强风化~弱风化状态,设计为Ⅲ级围岩,采用二台阶开挖法施工。隧道结构断面如图3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至DK10+600,地质发生变化,出现节理密集带,围岩破碎夹砂质泥岩,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判定为V级围岩。项目经理部根据地质情况,对技术可行的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和中隔壁法进行经济比选,选择其中一种方法上报变更设计。

事件二:隧道开挖至DK11+500,该段为V级围岩,埋深16m,地下水发育。因掌子面出水量较大,项目经理部对掌子面采取了预注浆措施,止水过程中发现掌子面附近20m范围内初期支护面有多处股状水涌出,涌出水呈浑浊状态,随即采取了连续径向注浆措施,注浆结束后,经检查发现掌子面附近注浆段初期支护结构变形,注浆浆液窜出地表。

问题

1.写出图3中A、B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2.针对事件一,项目经理部应选择哪种开挖方法?

3.针对事件二,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洞内施工应采取哪些措施?



知识点:2024年一建铁路工程真题


参考答案:↓


解析:

1.

A:防水层(或防水板);

B:锁脚锚杆。

作用:A:防水(或隔水、或防渗水、或止水、或排水、或防渗漏);

B:控制变形(或下沉、或失稳、或围岩稳定、或围岩稳固)。

2.

选择方法: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

3.

(1)降低注浆压力(或控制注浆压力、或减少注浆压力、或防止注浆压力过大)

(2)采取间歇(或分次注浆

(3)调整注浆工艺参数(或调整配合比、或调整注浆速度、或调整水灰比、或双液浆)

(4)增加围岩量测次数(或监测、或观测、或监控)。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