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背景资料
某集团公司承建某客货共线Ⅱ级铁路(时速120km)第一标段电气化改造工程。该工程采用施工总价承包,对非责任事故的Ⅱ类变更设计合同约定:增减工程费用在200万元以内的,纳入风险包干费;200万元及以上的,调整施工合同额。
本标段部分工程内容如下:
新建路基1段,长度2400m,其中部分填方地段为软基,设计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
新建单线隧道1座,长度为2100m,洞身围岩为Ⅲ、Ⅳ级花岗岩,长度分别为1300m、800m。围岩节理不发育,岩体完整,地下水不丰富。隧道施工合同工期为28个月,其中施工准备2个月,洞口施工2个月,洞身施工24个月。Ⅲ、Ⅳ级围岩的开挖工法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须履行报批手续。
电气化新建牵引变电所1座,改造牵引变电所1座,改造车站联锁1处。接触网架设34条公里,新建地段接触网基础由站前专业队伍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部对该段软基处理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除设计CFG桩外,现场可采用的方案还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方案和浆体喷射搅拌桩方案。项目经理部拟将有利于本标段综合收益的处理方案进行变更设计申报。三种方案的具体情况见表5。
事件二:软基处理作业队根据《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9224)及现场施工要求,对长螺旋法施工CFG桩,每作业面计划安排的施工机械有:长螺旋钻机、混凝土泵和电流表。项目技术人员审核后认为配置的机械种类不全,需要补充。
事件三:项目经理部编制了新建隧道责任成本预算,对应的施工方案为:隧道施工由两个作业队分别从进、出口进洞施工;Ⅲ级围岩地段采用二台阶法开挖、Ⅳ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掘进;出渣采用无轨运输。公司责任成本管理部门审查后,认为编制的方案成本过高,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事件四:项目技术人员拟开展的信号道岔单项试验内容有:手摇道岔密贴调整、电操定位试验、摩擦电流试验。
事件五:施工作业队编制的接触网工程施工方案资料显示:(1)路基、桥梁上的接触网基础由接触网施工作业队负责对预留的基础类型、位置及质量进行接口检查;(2)承力索和接触线按锚段长度进行配盘,承力索和接触线必须采用恒张力架线车进行架设;(3)每个锚段的接触悬挂安装调整拟安排四个作业面同时施工,并且都是从中心锚结向下锚方向进行。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及事件一,哪种方案更有利于施工总体收益?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二,还应配置哪些机械设备?
3.根据背景资料,写出事件三的优化方案。
4.针对事件四,补充道岔单项试验内容。
5.针对事件五中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
解析:
1.
应采用浆体喷射搅拌桩;
理由是:
(1)该工程采用施工总价承包,200万以下的Ⅱ类变更设计业主不予增加费用;
(2)从施工成本角度考虑,采用浆体喷射搅拌桩成本最低。
2.
应增加的机械设备有:
(1)挖掘机;
(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3)桩头切割设备。
3.
(1)应从一个口掘进施工,因为工期能满足需要;
(2)开挖工法应改为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Ⅳ级围岩地段采用二台阶法(或三台阶法)。
4.
道岔单项试验内容还应包括:电操反位试验;断表示试验;故障电流试验。
5.
正确做法:
(1)预留的类型、位置及质量应由接口检查小组负责检查;
(2)承力索和接触线可以采用小张力架线车架设;
(3)每个锚段的接触悬挂安装调整只能安排两个作业面同时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