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383题)


20 世纪 50年代,国外有一位教育专家发现,有些孩子不论用什么方法,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传统上,人们会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家庭或者教师没有尽到责任。但是他发现,这些家庭和教师都非常尽责,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任何改观,而且在每一个学校,都有相当数量这样的学生。于是他推测,会不会和他们自身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内分泌医生让他来看看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位医生对这些孩子的内分泌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通常基础代谢水平和睾酮素的分泌量远远高于同龄人,因此这些孩子过分喜欢表现自己,如果高到一定水平之后,这些孩子的大脑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只要这些孩子的这两个内分泌指标,一直明显高于阈值的话,实际上用任何教育方法,都无法改变这些孩子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大脑在替他们做主。这位内分泌医生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有一些孩子也会逐渐变得听话,但实际上并不是老师或者家长的作用,而是这些孩子的内分泌水平回到了正常。由此,该教育专家认为,学校中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身体的内分泌水平有关,而与家长、救师的努力无关。问题:

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案例中教育专家的观点。



知识点:2024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参考答案:↓


解析:

材料中专家的观点是片面的,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影响因素理论,分析如下: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发展是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

(1)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材料中内分泌医生提供的监测数据说明遗传因素会制约人的发展因此基础代谢水平和睾酮素分泌量高的学生表现出与同龄人极大的不同;但不能由此得出遗传决定人的发展的结论,教育专家的观点过分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

(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材料中提供了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绩没有改变,说明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但是得出孩子成绩好坏与家长努力无关完全否认了环境的作用,是片面的。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材料中学校提供了好的教育,孩子的成绩没有改变,说明学校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但是得出孩子成绩好坏与教师的努力无关,完全否认了教育的作用,是片面的。

(4)主观能动性是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材料中专家单纯强调孩子的成绩与内分泌有关,忽略了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片面的。综上所述,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与个体的主观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