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历史真题(720题)


下列关于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次到达非洲,增进了中非人民的友谊

B.使南亚各个国家第一次对中国有了认识

C.基本打通了中国沿海通往印度半岛的航线

D.在满剌加建立仓库,作为远航途中的中转站


知识点:202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考试《⾏测》题 (⽹友回忆版)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 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 年),共计七次。


A 项错误,郑和七次下西洋,分别是第四、五、六、七次到达非洲,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第四次下西洋于永乐十一年(1413 年)出发,船队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东非麻林迪(肯尼亚)。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 年6 月)出发,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 年3 月3 日)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等;第七次下西洋,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 年1 月)出发,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 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


B 项正确,郑和自永乐三年,第一次奉命出使,直到宣德八年,共七次下西洋。前三次下西洋,郑和使团到达的范围大致都在东南亚或者南亚,主要来往于东南亚各国之间,在当时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存在着许多的矛盾需要解决,如果不将这些矛盾解决,郑和使团不可能跨越东南亚,向更远的地方前进。


C 项正确,1411 年,郑和第三次远洋归来,19 个国家的使节随同他一起到明朝来访问,明朝的对外关系达到了一个高潮。郑和三下西洋基本打通了中国沿海通往印度半岛的航线,为了进一步打通去往波斯湾各国的航路,1413 年,明成祖又派郑和第四次远航,横渡印度洋,前往波斯湾。


D 项正确,1405 年,郑和率领船队,带着大量的丝绸、瓷器、粮食等物资,开始了第一次远航。这次远航途经满剌加(今马六甲),最终到达印度半岛西南著名的大商港的古里(今卡利卡特)。在满剌加和古里,他受到了两地国王的欢迎,宣读了明朝皇帝的国书,向两位国王赠送了礼物,并分别在两国立碑纪念。郑和还在满剌加建立了仓库,存放货物,作为远航途中的一个中转站。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注:此题题目设置有误,B 项说法存在争议,A 项错误更明显。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