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论语》中提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夏之时”指的是著名历法《大衍历》
B.“辂”指的是车子,“冕”指的是礼帽
C.“乘殷之辂”与“殷鉴不远”涉及同一朝代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 项错误,“夏之时”指夏朝的历法,即《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农事的历书。该历书记载先秦中原农业发展水平,保存了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知识。《夏小正》撰者无考,一般认为成书时间为战国时期、两汉之间。而《大衍历》是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 年)起施行二十九年的历法,是一行参考《九执历》而撰的。
B 项正确,“辂”是古代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或古代的一种大车;“冕”是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
C 项正确,“乘殷之辂”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翻译为乘坐殷商的车子,是指主张质朴,治国要重视民生、节俭;“殷鉴不远”出自于先秦《诗经·大雅·荡》,指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两者都涉及到了商朝。
D 项正确,《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