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涝泵站工程设计流量为16m³/s,共安装4台机组,单机配套功率400kW。泵站采用正向进水方式布置于河堤背水侧,区域涝水由泵站抽排后通过压力水箱和穿堤涵洞排入河道,涵洞出口设防洪闸挡洪。河道汛期为每年的6—9月,堤防级别为1级。
本工程施工期19个月,为2011年11月—2013年5月。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第一个非汛期施工的主要工程内容有:(1)堤身土方开挖、回填;(2)泵室地基处理;(3)泵室混凝土浇筑;(4)涵身地基处理;(5)涵身混凝土浇筑;(6)泵房上部施工;(7)防洪闸施工;(8)进水闸施工。
事件2:穿堤涵洞第五节涵身施工过程中,止水片(带)施工工序质量验收评定见表13-6。
事件3:2013年3月6日,该泵站建筑工程通过了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项目法人计划于2013年3月26日前完成与运行管理单位的工程移交手续。
事件4:档案验收前,施工单位负责编制竣工图。其中,总平面布置图(图A)图面变更了45%;涵洞出口段挡土墙(图B)由原重力式变更为扶臂式;堤防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图C)碎石垫层厚度由原设计的10cm变更为15cm。
事件5:2013年4月,泵站全部工程完成。2013年5月底,该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对该泵站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
问题:
1.从安全度汛角度考虑,指出事件1中汛前必须保证完成的工程项目。
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632—2012,指出表13-6中A、B、C、D、E所代表的名称或数据。
3.根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指出并改正事件3中项目法人工作计划的不妥之处。
4.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分别指出事件4中图A、图B、图C三种情况下的竣工图编制要求。
5.根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指出并改正事件5中的不妥之处。
参考答案:↓
解析:
1.汛前必须保证完成的工程项目有:(1)、(4)、(5)、(7)(关键问题,从安全度汛角度考虑,像这种穿堤涵洞施工,汛前应实现堤防回填完成,防洪闸施工完成,具备挡洪条件)。
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632—2012,A为主控项目;B为一般项目;C为100%(全部);D为均大于70%(或最小为75%);E为合格。
3.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后,项目法人应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交接;工程竣工后,项目法人与运行管理单位进行工程移交。因此,“运行管理单位”应为“施工单位”;“工程移交”应为“工程交接”(关键问题,不要混淆“工程移交”和“工程交接”)。
4.图A:重新绘制竣工图,在说明栏内注明变更依据(关键问题,图面变更面积超过20%,需要重新绘制竣工图)。
图B:重新绘制竣工图,在说明栏内注明变更依据(关键问题,结构形式重大变化,需要重新绘制竣工图)。
图C:在原施工图上更改,在说明栏内注明变更依据,加盖并签署竣工图章(关键问题,尺寸变化属于一般性图纸变更,可以用施工图加盖并签署竣工图章作为竣工图)。
5.验收时间不妥。泵站工程竣工验收应在经过一个排水或抽水期后1年内进行。因此,2013年4月,泵站全部工程完成,2013年5月底,该工程即进行竣工验收,不满足《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的要求(关键问题,工程完成后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