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2025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章节精编习题(925题)


背景资料:

某市政企业中标一城市隧道项目,该项目地处城郊接合部,场地开阔,建筑物稀少,隧道全长200m,宽19.4m,深度16.8m,设计为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与钢管支撑,明挖法施工。本工程开挖区域内地层分布为回填土、黏土、粉砂、中粗砂及砾石,地下水位位于3.95m处。详见图19-14。

图19-14横断面图(尺寸单位:mm,高程单位:m)

项目部依据设计变更和工程地质资料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了以下内容:

内容一:工程全长范围内均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连续墙顶部设有800mm×1000mm的冠梁;钢筋混凝土支撑与钢管支撑的间距为:垂直间距4.5~6m,水平间距8m。主体结构采用分段跳仓施工,分段长度为20m。

内容二:施工工序为:围护结构施工→降水→第一层土方开挖(挖至冠梁底面标高)→A→第二层土方开挖→设置第二道支撑→第三层土方开挖→设置第三道支撑→最底层开挖→B→拆除第三道支撑→C→负二层中板、中板梁施工→拆除第二道支撑→负一层侧墙、中柱施工→侧墙顶板施工→D。

内容三:项目部对支撑作业做了详细的布置:围护结构第一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采用( Φ609×16)mm的钢管支撑,钢管支撑一端为活络头,采用千斤顶在该侧施加预应力,预应力加设前后的12h内应加密监测频率。

内容四:后浇带设置在主体结构中间部位,宽度为2m,当两侧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值时,开始浇筑。

内容五:为防止围护变形,项目部制定了开挖和支护的具体措施:

(1)开挖范围及开挖、支撑顺序均应与围护结构设计工况相一致。

(2)挖土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规定进行。

(3)必须分层均衡开挖。

(4)支护与挖土要密切配合,严禁超挖。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本工程围护结构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

2.写出施工工序中代号A、B、C、D所对应的工序名称。

3.钢管支撑施加预应力后,预应力损失如何处理?

4.后浇带施工应有哪些技术要求?

5.补充完善开挖和支护的具体措施。



知识点:第19章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围护结构除地下连续墙外还可以采用钻孔灌注桩+搅拌桩叠合桩形式。

2.A—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B—垫层及底板施工。C—负二层侧墙及中柱(墙)施工。D—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拆除。

3.预应力损失可通过在活络端塞入钢楔,使用千斤顶提供附加预应力的方式施工。

4.后浇带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施工。

(2)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处,缝宽0.8~1m。

(3)混凝土浇筑前应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清理后洒水保持表面湿润。

(4)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经试验确定,强度不低于两侧混凝土强度。

(5)养护期不少于28d。

5.补充和完善的具体措施有:

(1)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开挖机械碰撞支撑、围护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2)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且采取措施,正常后方能继续挖土。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