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背景:
某学校体育场馆,共四层,建筑高度为39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首层层高为10m,其余层高均为9m,楼盖采用有粘结预应力井式梁楼盖体系,立面采用石材幕墙。建设单位与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A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单位A按照合同要求进场施工。施工单位A租赁了一台塔吊用于现场吊装作业,塔吊独立起升高度为38m,委托了具有相应资质的安装单位B负责塔吊的安装、拆卸和维护。施工单位A委托了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C对塔吊进行检测。
事件1:塔吊安装单位进场安装塔吊,塔吊安装高度为38m(塔吊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独立起升高度为38m),安装完毕自检合格,经施工单位委托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出具了检测报告书,施工单位A安排人员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登记手续办理期间,施工单位A购买的钢筋进场,施工单位A安排具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司机、指挥人员、司索工使用塔吊对进场钢筋进行吊运。
事件2:主体结构施工到顶层时,由于塔吊的独立起升高度为38m,不满足顶层屋面施工的使用要求,需要顶升,增加一个标准节,塔吊安装单位完成顶升后,没有安装附着,即投入使用。
事件3: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为41m。外立面石材幕墙施工过程中,塔吊吊起最后一批石料至脚手架顶层作业面时,脚手架因载荷过重突然坍塌,多名正在作业人员被埋压。
问题:
1.指出事件1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2.指出事件2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塔式起重机有哪些情形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3.分析事件3中可能造成脚手架坍塌的原因(至少列出3项)。
4.《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中规定脚手架工程有哪些情形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5.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建筑物的外脚手架安装和拆除费用是否可以从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提取?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可用于支出的范围有哪些?
参考答案:↓
解析:
1.事件1中的不妥之处:
不妥之处1:施工单位A未对塔吊安装进行验收,即投入使用。
正确做法:经安装单位自检合格、检测单位检验合格出具检验报告后,施工单位A应组织产权单位、安装单位和监理单位等进行验收。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验收。
不妥之处2:使用登记手续没有办理完毕,即投入使用。
正确做法:施工单位A应在塔机安装验收合格,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后,方可投入使用。
2.事件2中的不妥之处:
(1)不妥之处:塔机使用高度超过最大独立高度没有安装附着,即投入使用。
正确做法:当塔机使用高度超过使用说明书的最大独立高度时必须安装附着。
(2)塔式起重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①塔式起重机未经验收合格即投入使用,或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②塔式起重机独立起升高度、附着间距和最高附着以上的最大悬高及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③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顶升加节以及附着前未对结构件、顶升机构和附着装置以及高强度螺栓、销轴、定位板等连接件及安全装置进行检查;
④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装置不齐全、失效或者被违规拆除、破坏;
⑤塔式起重机的地基基础承载力和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
3.事件3中可能造成脚手架坍塌的原因:
(1)脚手架工程的地基基础承载力和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
(2)未设置连墙件、连墙件整层缺失或连墙件数量不足。
(3)主节点未按规定设置小横杆或缺少扣件连接。
(4)放置物料过多,施工荷载超过设计值。
(5)脚手架钢管、扣件等配件和材料不合格。
(6)水平杆步距、立杆纵距、横距等不满足设计要求。
(7)扫地杆、剪刀撑和横向斜撑等构造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4.脚手架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脚手架工程的地基基础承载力和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
(2)未设置连墙件或连墙件整层缺失;
(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未经验收合格即投入使用;
(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防倾覆、防坠落或同步升降控制装置不符合设计要求、失效、被人为拆除破坏;
(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架体悬臂高度大于架体高度的2/5或大于6m。
5.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中:
(1)不可以。
(2)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可用于支出的范围有:
①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包括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洞口或临边防护、高处作业或交叉作业防护、临时安全防护、支护及防治边坡滑坡、工程有害气体监测和通风、保障安全的机械设备、防火、防爆、防触电、防尘、防毒、防雷防台风、防地质灾害等设施设备支出;
②应急救援技术装备、设施配置及维护保养支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预案制订修订与应急演练支出;
③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运维和网络安全支出;
④安全生产检查、评估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
⑤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⑥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从业人员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的奖励支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