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2013年9月5日,位于A省B市C县的甲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了液氯钢瓶爆炸事故。该工段414m²的厂房全部被摧毁,相邻的冷冻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和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30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m,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致使居民区的市民受害,共有1236人氯气中毒,5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63万元。事故发生后,该电化厂的主要负责人张某立即进行了事故的上报。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的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回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说明情况,埋下了重大事故隐患。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和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简述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解析:
(1)技术措施:
对有缺陷的安全设施进行整改,完善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的连接管路上的止回阀、缓冲罐和其他防倒灌装置,以保障安全充装.
(2)管理措施: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电化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政府及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5)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