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集(204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材料一)

①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短视频营销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短视频营销市场规模达140.1亿元,同比增长率达520.7%,预计202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550亿元。

②如今,各类短视频应用已融入不少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如何有效防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据报道,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③其实,不只是青少年,一些成年人也在低头中感到“时间知觉麻木”,在虚拟世界里“沉醉不知归路”。短视频何以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仔细推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了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可以说,以用户为中心的短视频平台,日渐生成了富有特点的传播逻辑与生态,占有了大量注意力资源。

 

(摘编自于帆《短视频到底有多“火”?》,《中国文化报》)

(材料二)

①作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②主旋律纪录片要讲好中国故事。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刻,创作和推出有时代担当精神的纪录片,再现历史沧桑,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这是纪录片的历史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代表、著名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讲述了约120个共和国红色经典的故事,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

③像《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样的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这是中国纪录片人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纪录片能够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底气。

(摘编自《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羊城晚报》)

(材料三)

①她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山间汲泉水,在菜地摘时蔬,在幽静的院落里烹饪传统美食,周围鲜花灼灼,山林森森,流水潺潺,仿佛在世外桃源……四川女孩李子柒,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中取材拍摄视频,作品散发着浓浓的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

②近日,这些视频从国内火到了国外,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数量已超过760多万,相关视频的点击量达数千万。不少外国人通过视频,开始了解“有趣又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

③李子柒视频作品的共性是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隐藏在这种美的最深处。她自身的形象设计显示出“柔而不屈,强而不刚”的美。国外观众虽然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很多人也不是为了通过观看李子柒的视频来了解中国,但他们喜欢李子柒视频里传递的美,而美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牵引着外国观众继续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④就短时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来看,李子柒的视频可能抵得上甚至超过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影视作品、舞台艺术作品。这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对外文化传播有了更多载体、平台和渠道,尤其是新媒介与互联网的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已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


















⑤新媒介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李子柒自己或许没有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观目的,但她不经意间成了这方面的“高手”。我们在感叹“高手在民间”的同时,更应该转变对外传播的思维:对外文化传播也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也好,不仅是政府和文艺机构的事,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同时,相较于政府主导的对外文化传播,民间的传播由于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更接地气,效果可能更好。

阅读材料一,说说你从图表中得到的主要信息。4分)



知识点:期末冲刺卷02


参考答案:①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逐年增多;
②到2018年,增长率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解答本题先要读懂图表。柱状图表示中国短视频人口用户的数量,从左往右,柱状图不断增长,说明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逐年增多。线形图表示中国短视频用户的增长率,从左往右先上升后下降,说明到2018年,增长率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