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集(205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黯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大鸣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麻,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注释】①畜: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等待。④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诬,虚假、虚妄。⑤遁逸:速跑。这里指隐藏。⑥贻患:留下祸患。

请分别谈谈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4分)



知识点:第五套


参考答案:甲文: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
乙文:告诉人们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


解析:

考查阅读启示。

甲文:联系全文内容可知,屠户遇狼,先是投以骨,这是他对狼的妥协,希望狼得到骨头后会放过他。但他小看了狼的贪婪。后形势危急,屠户实在无法,奋起反抗,一举杀掉了两只狼,解了自己的困局。狼在文中象征着恶势力。可得启示:面对恶势力,妥协退让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果敢勇武,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胜恶势力。


乙文:乙文中狼虽为人驯养多年,虽平常表现地颇为驯服,但却是狼性不改,想着趁主人睡觉时吃掉他。可得启示:大多数的坏人和狼一样,不论他平常表现得怎样良善,但凶残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不能被表现现象所迷惑,而是要看清坏人的本质,随时加以警惕。


参考译文


乙: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野心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会这样而留下祸患呢?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