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集(205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_________ ,全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___的愿望。(2分)


(2)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4分)



知识点:第四套


参考答案:1.南宋王朝岌岌可危,摇摇欲坠 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2.作者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强烈感情至死不渝,处境凄凉、艰难也“不自哀”,即使梦中也在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意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题空一:诗人由自然界的“风吹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南宋王朝岌岌可危。题空二:“尚思为国戍轮台”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以“痴情化梦”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收复国土、统一祖国的壮志。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再分析诗词中的画面,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莒南县分析作答。“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时境遇凄凉却“不自哀”,而是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可见其爱国之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雨夜,他想到的是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在梦里驰骋沙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