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试题。(18分)

_________

①牛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牛年说,有一种亲近感。

②牛是我的乡愁记忆。晨起,祖孙三代牵牛荷犁而行,走在村口老树下的霞光里。赤脚挽裤腿,前后等距离,走路姿势一致,每天时辰一样。放牛娃倒骑牛背看书,有骑牛读汉书、穿林听秋声之趣,任你读到日落西山坳、晚霞红满天,牛儿会一声不吭、步不乱地把你驮回家。夜归的牛或立或卧,不时嚼几口草,几分神定气静,几分闲情逸致。等到月光从天窗斜照进来,上了牛的眼睛,那粗重的鼻息声便伴着山林的涛声和潺潺水声,组成山村的催眠曲。

③牛是农家宝,是农民的命根子。棕绳穿鼻系柴扉,早晚有人问饥寒,半夜提灯去看栏,清展起床添饲料,是牛主人每天的作业。把牛关在薄屋边,养在后院里,听着牛嚼草牛呼噜的声音,心里踏实而满足。庄户人家安居乐业得有头牛,就像今天城里人家得有辆车。

④牛是家乡的风景。春天的图画里少不了雨、离不开牛、缺不得迎春花。一犁春雨半亩洼,蓑衣斗笠半袖花,春风应时而至,春光烂漫无边,翠绿墨绿嫩绿鹅黄绿,梨花李花桃花栀子花,所有的草叶花蕊、溪流石泉都滴着青春的原汁。

⑤牛们完成了犁田的任务,雄赳赳地挺立在田埂,张望着插秧的风景。偶尔扬起黑粗脖子“哞”地一声,一定是声震深谷、气贯长虹。或者干脆卧倒靜静地等,看你磨蹭到几点,天生一副好脾气。

⑥村里老人们对“牛脾气”有自己的理解。老牛拉车,慢条斯理有静气、有条不紊迈方步,不管是拉犁还是拖耙,或者拉石磙碾谷子,牛总是顺从地架上木头套,一趟又趟,一圈又一圈,决不偷懒,从不厌倦,永不懈怠,这叫有耐性;垄里去、垄里回,去哪块田、回哪个栏,哪个坡上的草儿青、叶儿嫩,老牛识途门道清,这叫有悟性;牛一辈子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这叫有韧性;牛老成持重,只埋头做事,不轻易发声。每天是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代如此,并无二心,这叫有定性。

⑦牛是人类的朋友。牛与人性灵相通,人与牛同甘共苦,人养牛、牛养人,人是牛的主人,也是牛的学生,跟牛学做事,向牛学做人。遍布广袤乡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们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⑧浓郁醇厚的乡村文化成风化人,把牛的元素、牛的精神融入了庄稼人的基因和血脉。我至今还以自己属牛而自豪、自省,这大约是“牛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吧。

(作者:刘汉俊   有改动)

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中,“我”会“自省”些什么?



参考答案:是否像牛一样有耐性、悟性、韧性和定性:是否像牛一样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他人做出贡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干问“‘我’会‘自省’些什么”,其实是找出对牛精神品质的歌颂,联系第⑥⑦段,从“决不偷懒,从不厌倦,永不懈怠,这叫有耐性”“老牛识途门道清,这叫有悟性”“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这叫有韧”“世代如此,并无二心,这叫有定性”,可知“我”自省是否像牛一样有耐性、悟性、韧性和定性;从“遍布广袤乡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们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可知自省是否像牛一样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他人做出贡献)。


知识点:第一套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集

进入练习


App下载

手机扫一扫APP下载


苹果手机:在App Store搜索'可可试卷'下载


安卓手机:可点击本地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