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历史真题(240题)


甲公司下属乙部门生产A产品,全年生产能力1200000机器工时,单位产品标准机器工时120小时,2018年实际产量11000件,实际耗用机器工时1331000小时。

2018年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标准消耗10千克/件,标准价格22元/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预算3600000元;

(3)固定制造费用预算2160000元。

2018年完全成本法下的实际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实际耗用121000千克,实际价格24元/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实际4126100元;

(3)固定制造费用实际2528900元。

该部门作为成本中心,一直采用标准成本法控制成本和考核业绩。最近,新任部门经理提出,按完全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考核业绩不合理,建议公司调整组织结构,将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合并为事业部,采用部门可控边际贡献考核经理业绩。目前,该产品年销售10000件,每件售价1000元。经分析,40%的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可控成本,60%的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不可控成本。

要求:

(1)计算A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和单位实际成本。

(2)分别计算A产品总成本的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用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闲置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并指出各项差异是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

(3)计算乙部门实际的部门可控边际贡献。



知识点:注册会计师-2019年财务管理真题(精编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单位标准成本=材料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0×22+3600000÷1200000×120+2160000÷1200000×120=220+360+216=796(元/件)

单位实际成本=121000×24÷11000+4126100÷11000+2528900÷11000=264+375.1+229.9=869(元/件)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121000×(24-22)=242000(元)(不利差异)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121000-11000×10)×22=24200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331000×(4126100/1331000-360000/1200000)=1331000×(3.1-3)=133100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331000-120×11000)×3600000/1200000=11000×3=330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2528900-2160000=3689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力差异=(生产能力-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200000-1331000)×2160000/1200000=-235800(元)(有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331000-11000×120)×2160000/1200000=19800(元)(不利差异)

(3)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部门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10000×(1000-264-375.1)-2528900×40%=2597440(元)。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