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2020年)2018年1月,陈某、王某、林某共同出资设立甲普通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合伙人一致决定,由陈某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并约定,标的额超过50万元的交易,包括借贷,需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2018年10月,为扩大合伙企业经营规模,陈某未经其他合伙人同意,代表甲企业向善意的郑某借款100万元,双方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为1年,月利率为2%。陈某的朋友李某应陈某的请求向郑某出具书面保证书,承诺为甲企业的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郑某予以接受。陈某的另一朋友蔡某与郑某签订抵押合同,以其车辆为该借款提供抵押担保,但未办理抵押登记。
2019年1月,经陈某、王某同意,林某退出甲企业。同月,赵某加入甲企业。
2019年10月,借款期满,甲企业无力清偿借款本息,郑某以甲企业、陈某、王某、林某、赵某、李某、蔡某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甲企业清偿借款本息,陈某、王某、林某、赵某对该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请求李某对该债务承担保证责任,请求实现在蔡某抵押车辆上设立的抵押权。
对于郑某的诉讼请求,王某抗辩称:陈某代表甲企业向郑某借款,超出了甲企业对陈某的交易限制,该借款合同应属无效。
林某抗辩称:自己已经退出甲企业,无须对该借款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赵某抗辩称:自己在借款合同签订之后才加入甲企业,无须对该借款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李某抗辩称:(1)自己未曾与郑某签订保证合同,无须承担保证责任;(2)即使保证成立郑某也应先实现在蔡某车辆上设立的抵押权。
蔡某抗辩称:车辆抵押未办理登记,抵押权未设立。
已知:郑某与李某、蔡某就实现担保权利的顺序未作约定。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和合伙企业、合同、担保法律制度的规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李某的抗辩(2)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李某的抗辩(2)不成立。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本题中,物的担保由蔡某提供(而非由借款人甲企业提供),因此债权人郑某有权选择由李某承担保证责任,或者就蔡某提供的抵押实现抵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