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383题)


30.材料:

王晓是我班一名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当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求知若渴地学习时,他却经常开小差,时而做出古怪的动作,发出干扰的声音,时而在教材上临摹插图,毫不在乎老师的批评。在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无效后,我决定换个思路。

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他在班上没有一个朋友,谁也不爱理他。课间,他四处溜达无所事事,偶尔趁人不备拍打一个同学的背后迅速逃离。透过这一幕,我看到了他自暴自弃的背后对友情的渴望。

为了转变他在同学中的不良形象,我创造时机对他表扬,这种积极地评价果然有效。他的书写从“狂草”变“潦草”,作文从数行到一页,学习有了较明显的进步。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一篇作文有些新意,就帮他输入电脑并加以润色,在班级网页上展示,结果被同学们热烈“点赞”;他绘画有基础,我请美术老师私下指点,他的画也上了学校的展板。同学们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他也找回了一些自信。

在此基础上,我策划开展“伸出手、不抛弃”的班级活动。先在班干部中讨论了与王晓交友的行动计划。班干部动起来了,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关注他、帮助他、跟他交流、找他玩的同学也渐渐多起来了,被他欺负而打小报告的同学逐渐少了,他为引发他人关注的恶作剧也逐渐没有了,他终于融入了这个班集体,成为班上积极的一员,我们班也因此获得了“包容友善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知识点:2019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即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其品德上的消极因素,长善救失,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材料中,“我”创造时机对他表扬,对创新性作文进行鼓励,发扬他绘画的优势,帮助他找回自信,正是在依靠王晓的优势开展德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2)集体教育原则。即集体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材料中,“我”通过开展“伸出手、不抛弃”的班级活动,号召全班学生积极帮助王晓,利用集体促进了个体的发展。使其终于融入了班集体,成为班上积极的一员,体现了集体教育的原则。

(3)疏导原则。即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我”在面对王晓经常开小差、捣乱等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发现他的优点,对他进行表扬鼓励,体现了疏导原则。

(4)因材施教原则。即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材料中,“我”对王晓的教育从最开始苦口婆心劝说却无效果到通过观察了解王晓的内心需求,再到根据王晓的特点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教育逐渐收到良好的效果,正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