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383题)


材料:

周老师教高一五班数学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他决定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任务和要求。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六位学生,周老师特别要求他们到图书馆查找和阅读相关书籍。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作业,还选做了一些难度更大的习题,对于其他学生,周老师分别给他们布置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在课堂教学中,周老师通过创设情景、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周老师耐心地加以辅导,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们通过解决问题获取了知识,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请结合材料对这些教学原则加以分析。(10分)



知识点:2020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的发展。材料中,周老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任务和要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周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思考,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踊跃参与课堂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③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周老师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属于模象直观,使学生对于知识理解更加全面深刻,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④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或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材料中,周老师对于不同程度学生设定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稍作拔高,学生完成状况良好,体现了量力性原则。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