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爬山虎的脚
学校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也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jun)匀(yun),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kong)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荡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ing)上。茎上长叶柄(bi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跟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着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网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画图上蛟(jiao)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菲一点儿劲儿,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学写连续性观察日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读文本,感知文意。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2)汇报交流
流话题一: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三: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2.深入探究。
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明确:(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3.小结:回顾本文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
4.作业: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5.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