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568题)


在一次关于学生个体差异的研讨会上,一位小学校长将学生比喻成鲜花,他说:“有的学生是适时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是还未开放的花苞。只要给予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分及耐心的等待,未开的花苞总会开放,而且有的迟开的花苞盛开时可能会更鲜艳、更长久我们要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接受他,尊重他,这样才能帮助他,促进他。


(1)分析该校长发言中所蕴含的学生观。(10分)



知识点:2020年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材料中小学校长的观点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提到“未开的花苞总会开放”,体现校长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此需要教师要接受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引导学生。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有自身丰富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材料中提到“有的学生是适时盛开的花朵,有的是还未开放的花苞”,表达了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性的,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一朵花都绽放。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材料中提到,我们要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接受他,尊重他,帮助他,促进他,体现出校长提倡不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上,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人来看待,因势利导的去施加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综上,校长的观点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并在日常教育中实践。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