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让学生对情境产生思考: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看一看 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学生活动:在刚才展示的情境里寻找数学信息并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表扬学生,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一角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目标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三角尺、课本、小闹钟)并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评价或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学生活动:根据目标问题经过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2.自主探究、建立表象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抛出问题,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进行摸角这个活动,同学们拿出三角板,跟着老师一起来摸摸看像老师这样摸一摸。
学生活动:按照老师的引导,进行感受
教师活动:如果用手掌摸角这里(顶点)会有什么感受?尖尖的。师指两条边,这样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另一边呢?直直的。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并组织学生思考或自主探究后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弓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老师进行总结,数学家们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听的名字,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总结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简单梳理本节课得出的主要结论,将问题进行变式,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去感受角有什么特点呢?如果给你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你能做出一个角吗?手中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进行指导教师活动:师生共同进行总结,我们通过张开两条硬纸条,
可以使角变合拢硬纸条可以使角变化。角的特点:有大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总结出角的概念和角的特点,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板书、口述等形式展示有关本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有关角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可以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进行板演,完成后教师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角的相关知识练习,巩固新知识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畅谈本节课的收获,针对学生的回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并总结。
设计意图:对所学角的知识进行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提出应注意的知识点,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角的概念和生活联系密切的意义。
环节五:作业布置
课后进行观察生活中哪里会出现角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再巩固、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