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1:
过草地时,饥寒交迫,一位红军战士实在挺不住了,将他的战友叫到身边,以微弱的声音说:“我不行了,你们继续前行,把红旗插遍全中国。”
材料2:
一位老革命家晚年时,曾有人问他,参加长征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不假思索,用浓重的乡音回答:“跟着走!”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立意解析】
话题材料表现了长征中红军对于信念的坚定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老红军的“跟着走”则更是对党的领导的绝对肯定。因此作文需要围绕“信念”“坚持”“跟着党走”等核心进行写作。既可以歌颂红军长征的艰辛,也可以叙述新时代对于党的信念的坚守(如为人民服务意识、坚守岗位、乡村教师不怕艰苦始终在教育第一线)。从话题的特点及命题意图来看,只要围绕“信念”“坚持”“跟党走”来记叙描写就是符合题意的。
范文:
坚持信念
再高的山峰,只要肯攀登,终会超越;再远的地方,只要敢向往,终会实现。环境一直在变,不变的是信念。
他,是一位音乐天才,从小热爱音乐,创造了众多着名的乐曲,可他同时又是一位不幸者。在他创作的高峰期,一个悲剧出现了,他双耳失聪成了聋子。作为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简直比判处死刑还要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选择安于天命,结束自己的音乐生涯:可以选择一蹶不振,就此消沉下去。但是,他没有,他的选择是在艰难的处境中与命运进行抗争,他默默的用笔在五线谱上继续创作,写出比过去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最后,他成功了,他创造了奇迹——一个聋子,创作出了激动人心的乐曲。
他,就是贝多芬,在失聪的境地中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合唱幻想曲》等优秀作品,成为千百人仰慕的英雄。那么是什么让贝多芬在如此境地中达到这么高的成就呢?不错,那就是坚定的信念,永不言弃的精神,试想一下,如果贝多芬当时没有对音乐的坚持,放弃了自己的音乐梦,那他又怎会成为人们心中仰慕的巨人呢?
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作家欧·亨利写过这样一个故事:患者琼西得了重病,医生告诉她将不久于人世。当时正值深秋,院子里的常青藤开始落叶,琼西确信,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自己就该离开了。可奇怪的事发生了,那一片叶子竟怎么也不肯落下,一直顽强地与死神斗争,琼西因此受到鼓舞,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在医生的帮助下,琼西一直坚持着她的信念,始终不肯向死神屈服,最终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
纵观世界,古往今来,那些名声显赫,流传千古的伟人,哪一位没有过心酸的过去,没有遭受过挫折,经历过失败?司马迁受宫刑,却完成《史记》,爱迪生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出电灯,诺贝尔为发明炸药差点被炸死……正因为这些人有了坚定的信念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才创造出了今天的辉煌。
信念是成功的垫脚石,是逆境中那抹明亮的曙光,坚定了信念,好似扬起风帆的船,将一路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