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33.中国是世界上家族体制维系最长的国家之一,家族观念一直深植于人们心中,在漫长的历史当中,维系着一个家族的感情与发展。然而最近的一项网站调查显示:有七成网民不知道自己的姓氏由来,有八成网民家庭起名时不再按照辈分,有九成的网民家庭没有家训,还有一部分网民不知道自己的祖籍和家族历史,很少跟家族其他成员有经常性的交往与交流。有人认为,家族观念的淡薄,家族文化的稀缺,反映了延续几千年的家族文化正在严重流失;也有人认为,家族观念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必然遭受冲击,家族观念的淡薄折射出了社会的进步,是一种值得庆幸的现象;还有人认为,家族观念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我们要传承、发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立意:家族观念,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家庭文化的传承。
并非生而有翼,而是家风孕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优良的家风与严谨的家训荫泽后人,给予他们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与思想财富。这些优良的家风是永远不会流失的,无论放在何时何处,它都可以孕育出后人用于翱翔天际的双翼。纵观传统名门世家不难发现,凡家业辉煌、人才兴旺者,无不拥有独树一帜的家风和鲜明的家族文化特征。
“志不立则智不达”,立志的家风是前行之标。
在山西省闻喜县,有一个被称为“中华宰相村”的裴柏村,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出过宰相59人,七品以上官员约3000人左右。源于周秦,盛于隋唐,延及宋元明清直到今天。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子弟为官者,如贪污不准进宗祠大门”。是裴氏家族自立自强的家风让裴氏子孙从小便有了努力的方向。也许现在看来为仕并不是唯一可走的路,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行得正,飞的高。孩子并非生而有翼,而立志的家风却可以指引它慢慢生长。
“积财万千,不如薄技傍身”,自立的家风是安身之本。
朱棣文的祖父是一位读书人,十分重视培养后代,将“耕读世家”作为其家风,朱棣文父兄前辈至少有十二位拥有博士学位或者大学教授职位,,出生学术世家对他取得成就有着相当的影响。朱棣文坦言自己是“第一个没有去常春藤盟校的人”,在获得诺贝尔奖时,他显得无比淡定,最让他感到开心的是“感觉诺贝尔奖比常春藤厉害多了,在家人面前不会那么抬不起头了”。一个家族能人才辈出,与家族的家风不无关系,家风正是无言的直接教育,让孩子从中找到了傍身之技。有一句话说得好“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而像朱棣文家族这样自立的家风,便是鲜花盛开的肥沃土壤,使他盛开,使他超越。
“带头吃苦,不搞特殊”自律的家风是为人之道。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担心亲友利用自己的影响来“搞特殊”,于是立下了十条家训。他说:“我这里给你们拟了十条家训,念给你们听,如果没有意见,每个人就抄一份放在身边,便于随时提醒自己。从“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到“任何场所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这十条家规为其亲属所恪守,为世人树立了榜样。相比于万贯家财、人前炫耀和一时之便,周总理这样自律的家风才是对一家一族最好的馈赠。
作家马伯庸曾说过:“古董有形,传承无质,他看不见,摸不着,却渗透到家族每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优良的家风从未消失,只是化作了后人的翅膀,在我们的身体里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