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历史真题(361题)


30.材料

调入特殊教育学校不久,李老师便组建了“学生启明艺术团”,组织学生学习声乐、器乐等,面对家长们的不解和质疑,李老师诚恳地解释道:“ 音乐也许不能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但一定能让他们的世界丰富多彩。“

李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唱歌和朗诵,还多次邀请校外专家教他们拉二胡,吹葫芦丝.....孩子们的艺术天分逐渐显现。

因为身体的缺陷,媛媛郁郁寡欢,不太合群。自从参加艺术团后,媛媛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听歌、学歌几乎成了她课余生活的全部。李老师发现后,便帮助她训练气息,矫正发音,媛媛的演唱水平大幅度提高,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

孩子们举手投足间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盲态,李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开设形体训练课,练习坐姿、立姿、走姿,帮学生塑造形体,因为生理缺陷,同学们只能通过触摸来感知肢体动作,李老师就让学生触摸她的肩部、颈部、背部和腰部,体会头正、胸挺、腰直的感觉。渐渐地,孩子们改变了先前的盲态,走路变得昂首挺胸、洋溢着自信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知识点:2020年下半年综合素质(小学)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李老师面对特殊学生的生理缺陷,没有放弃他们,反而通过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努力发掘学生们的艺术天分,促进学生成长,做到了这一点。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进行教育。材料中,李老师面对媛媛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她训练,因材施教,使得媛媛演唱水平大幅度提高,性格也开朗起来,做到了这一点。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独立于老师头脑之外,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李老师尊重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唱歌朗诵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们的自信,做到了这一点。

总之,我们要向李老师学习,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