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历史真题(361题)


30.材料

教学“比较分数大小”的内容,罗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

大多数用了通分法和化小数法解题,但有几个做错了,由于粗心。罗老师在小鹏作业本上写“用化小数法,不错!再细心点就好了。

少数的用了画图法和估算法,且都对了,小萌也是,但图画得不规范,罗老师在她的作业本上写:字迹清秀,页面整洁,如果饼图画得规范些就好了。

还发现一个“特例”,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小涛,在比较分数45和23大小时,用了化同分子的方法,于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解法独特,希望不断闪烁智慧火花。

第二天上课,罗老师分类点评并讲解。拿到作业本后小涛看到评语很高兴,并主动找老师。罗老师再次肯定了他勤于思考的品质。

渐渐小涛对数学产生兴趣,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还当上了数学课代表。

问题:请结合材科,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罗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知识点:2022年上半年综合素质(小学)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罗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践行了“以人为的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值得肯定与发扬。

首先,罗老师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宽容对待学生。材料中,罗老师肯定了小涛的独特思维,表扬了小萌的字迹清秀等,并没有因为学生的不足就批评、放弃他,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

其次,罗老师把学生看作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材料中,当有同学做错题时,罗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不断鼓励学生再细心些图画得再规范些就更好学。点评作业时罗老师分类点评同—们不同的解题情况,并对答错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

最后,罗老师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为转移。材料中,小涛用两种不向的方法解题时,罗老师及时肯定小涛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生活。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