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某企业新建办公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请筑高度55m,,地下建筑面积3000m2,总建筑面积21000m2,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大厅高12m,长32m,大厅处有3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合同约定:“••••••工程开工时间为2016年7月1日,竣工日期为2017年10月31日。总工期488天;冬期停工35天,弱电、幕墙工程由专业分包单位施工•••”。总包单位与幕墙单位签订了专业分包合同。
总承包单位在施工现场安装了一台塔吊用于垂直运输,在结构、外墙装修施工时,采用落地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结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相关部门对项目安全进行检查,发现外脚手架存在安全隐患,责令项目部立即整改。
大厅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浇筑完成25天后,生产经理凭经验判定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随即安排作业人员拆除了梁底模板并准备进行预应力张拉。
外墙装饰完成后,施工单位安排工人拆除外脚手架。在拆除过程中,上部钢管意外坠落击中下部施工人员,造成1名工人死亡。
问题
1.总包单位与专业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过程中,应重点落实哪些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2.项目部应在哪些阶段进行脚手架检查和验收?。
3.预应力混凝土梁底模拆除工作有哪些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4.安全事故分几个等級?本次安全事故属于哪种安全事故?当交叉作业无法避开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
1.应重点落实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
(1)总包单位应对承揽分包工程的分包单位进行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相关人员安全生产资格的审查。
(2)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时,应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2.脚手架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
1)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2)每搭设完6~8m高度后;
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4)达到设计高度后;
5)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后;
6)冻结地区解冻后;
7)停用超过一个月的,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
【新教材中该知识点修改为】:
①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② 首层水平杆搭设后;
③ 作业脚手架每搭设一个楼层高度;
④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支座、悬挑脚手架悬挑结构搭设固定后;
⑤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每次提升前、提升就位后,以及每次下降前、下降就位后;
⑥ 外挂防护架在首次安装完毕、每次提升前、提升就位后;
⑦ 搭设支撑脚手架,高度每2~4步或不大于6m。
3.不妥之处一:生产经理凭经验判定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随即安排作业人员拆模。
理由: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是否达到规定强度来判定混凝土强度,生产经理应该向项目技术负责人申请拆模,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才能拆模。
不妥之处二:安排作业人员拆除了梁底模板并准备进行预应力张拉。
理由: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4.(1)安全事故分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及特别重大事故四个等级。
(2)本次安全事故属于一般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来自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3)交叉作业安全控制要点
①交叉作业人员不允许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要做到上部与下部作业人员的位置错开,使下部作业人员的位置处在上部落物的可能坠落半径范围以外,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安全隔离层进行防护。
②在拆除模板、脚手架等作业时,作业点下方不得有其他作业人员,防止落物伤
人。拆下的模板等堆放时,不能过于靠近楼层边沿,应与楼层边沿留出不小于1m的安全距离,码放高度也不得超过1m。
③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都应搭设符合规范要求的防护棚,高度超过24m的交叉作业,通道口应设双层防护棚进行防护。
【新教材中该知识点修改为】
①交叉作业时,坠落半径内应设置安全防护棚或安全防护网等安全隔离措施。
② 交叉作业人员不允许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要做到上部与下部作业人员的位置错开,使下部作业人员的位置处在上部落物的可能坠落半径范围以外,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安全隔离层进行防护。
③ 在拆除模板、脚手架等作业时,作业点下方不得有其他作业人员,防止落物伤人。拆下的模板等堆放时,不能过于靠近楼层边沿,应与楼层边沿留出不小于lm的安全距离,码放高度也不得超过lm。
④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岀的通道口都应搭设符合规范要求的防护棚,高度超过24m的交叉作业,通道口应设双层防护棚进行防护。
⑤ 处于起重机臂架回转范围内的通道,应搭设安全防护棚。
【名师点拨】
脚手架检查和验收阶段、拆模条件及程序控制、交叉作业安全控制要点为常规知识,需要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