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甲公司2019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无余额。2019年实现利润总额1500万元,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为25%,未来期间不变。 2019年发生的存在税会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7月1日,以银行存款300万元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460万元。
(2)12月31日,因销售产品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50万元。
(3)12月31日,对所持有的一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30万元。
(4)12月31日,甲公司将一栋自用办公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对外出租。该办公楼原值3000万元,预计可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直线法计提折旧,转为对外出租前已使用6年,未计提减值准备。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当日公允价值为2250万元。
其他资料:
税法规定,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以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税前扣除,而于损失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办公楼采用的折旧政策与自用时保持一致。不存在其他税会差异。
要求:
(1)根据资料(1)-(3),计算2019年应交所得税。
(2)根据资料(1)-(3),计算2019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3)根据资料(1)-(3),计算2019年所得税费用,并写出相关会计分录。
(4)根据资料(4),写出自用办公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5)根据资料(4),计算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并写出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
2019年应纳税所得额=1500-160+150+30=1520(万元)
2019年应交所得税=1520×25%=380(万元)
(2)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160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60×25%=40(万元)。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150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0×25%=37.5(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30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25%=7.5(万元)。
总上,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5(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0(万元)。
(3)所得税费用=380+40-45=37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3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4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80
递延所得税负债 40
(4)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250
累计折旧 900
贷:固定资产 3000
其他综合收益 150
(5)
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2250(万元)
投资性房地产计税基础=3000-900=2100(万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万元)
借:其他综合收益 3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7.5
应考提示:
自用房地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由此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也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