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两位经济学家正在讨论男女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异问题,经济学家甲指出,社会上确实存在对女性劳动者的歧视问题,比如,在具有相同受教育程度且从事相同职业的情况下,女性劳动者的工资往往也比男性低,这就是一种明显的歧视现象。而经济学家乙则指出,即使是当女性劳动者的生产率特征相同,仍然有很多正当的理由可以解释女性劳动者和男性劳动者之间存在的工资差异。
经济学家甲指出的歧视现象属于( )。
A.职业歧视
B.员工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工资歧视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力市场歧视类型。
职业歧视
“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将其中某一类或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那些低工资的职业当中,或者是有意让这些类别的劳动者去承担工作责任要求较低的工作岗位,而把那些高工资岗位留给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者。”与经济学家甲指出的歧视现象不同,所以A错误;
工资歧视
“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性的差别。”女性和男性之间出现的平均工资性报酬差距的原因:生产率特征方面的平均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两类人却获得了不同的报酬(劳动力市场歧视)。
与经济学家甲指出的歧视现象不同,所以D正确;
BC属于歧视现象来源,与题干描述不符,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思路点拨】关于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来源(3个)
(1) 个人歧视
个人歧视是指雇主、客户或者员工当中至少有一方是对员工存在有偏见的,他们具有不与某一特定人口群体中的人打交道的偏好。来源包括:
①雇主歧视:对某些特定类型的员工产生歧视。最有可能实施歧视的雇主往往是具有垄断地位的那些企业。
②客户歧视:顾客可能更偏好于让某种类型的劳动者来为自己提供服务,这就迫使雇主不得不根据自己希望服务的客户的偏好来雇佣员工。
③员工歧视:某种类型的员工可能希望刻意避开那些他们自己不喜欢的属于某些特定人口群体的同事。
(2) 统计性歧视概念
当雇主利用求职者所属的特定群体的一般特征预测某一位求职者的未来生产率,当这些与生产率有关的可观察的群体特征并不能对求职者个人的实际生产率提供完善的预测时,便会出现统计性歧视。
(3) 非竞争性歧视
概念:劳动力市场处于非竞争状态下产生的歧视。如果由于企业具有某种垄断力量,不仅有能力制造出职业隔离的局面,而且可以控制自己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水平,则会同时产生职业歧视和工资歧视。(我国很多企业、事业单位中依然存在基于身份的用工制度)
歧视的依据不是性别等因素,而很可能是“关系”这样的独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