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高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试题(248题)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中国货币政策和绿色金融发表演讲。

易纲表示,我国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我们需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当前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在10%左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2%,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为2.2%。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

易纲提到,货币政策既要关注总量,也要关注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在保持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的基础上,货币政策能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发挥一定程度的定向支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民银行实施了多项措施,有效帮助中小企业维护就业稳定。

简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知识点:第十五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从企业个人的投资与消费至产量、物价和就业的变化。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行为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产量、物价和就业的变化,最终影响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就业增加、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实现。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