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高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试题(248题)


2021年1月28日,财政部召开2020年财政收支情况网上新闻发布会。财政部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

一是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确保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着力优化减税降费落实机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进减税降费信息共享,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跟踪做好效果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政策解读力度,提高纳税人和缴费人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持续优化纳税服务,简便办税程序,完善具体服务措施,畅通减税降费“最后一公里”。

二是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持续实施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

三是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加强对地方工作指导和督促,严肃组织收入工作纪律,严格按法规和政策规定征收税费,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严肃查处政策不落实、增加企业负担、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问题∶

税负转嫁的形式有哪些?是否会影响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



知识点:第四章 税收理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税负转嫁的形式包括前传、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1)前转,亦称“顺转”

指纳税人在进行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时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将其应负担的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形式。前转是税负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通的形式,多发生在商品和劳务课税上。

(2)后转,亦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生产要素的进价从而将应缴纳的税款转嫁给生产要素的销售者或生产者负担的形式。

(3)消转,亦称“税收转化”,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的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自行消化税收负担。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

(4)税收资本化,亦称“资本还原”,生产要素购买者将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扣除的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种形式。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的交易中。名义上税款是由买主缴纳,实际上则是由卖主承担。

2.由于税负转嫁的存在,供给方享受减税降费政策,不一定会下调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价格,从而对政策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