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中阐明了虚拟资本的理论,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经济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动态性的分析,对信用作出了双重性评价,同时介绍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全过程,并且对危机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

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大多是经济危机的征兆,金融恐慌是经济危机的初始阶段。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制度,即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当资本主义的这一基本矛盾达到难以调和的地步时,就会以危机爆发的形式来暂时强制性解决,使社会生产力受到巨大的破坏。信用、货币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事实上问题只是在于汇票能否兑换为货币。但是这种汇票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那只是因为按性质来说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在这里被强化到了极限,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

简述我国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维护金融安全是治国理政的一件战略性、根本性大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2、从国际看,金融已经突破经济工具的角色定位,成为现代国家治理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金融手段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维护经济与金融强权的手段。

3、从国内看,金融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的调节利益的媒介中枢。用对、用活、用好金融手段,是治国理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4、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5、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过程。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6、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生活中“脱实向虚”的风险苗头不容小覷,经济发展需要金融的强有力支撑。目前,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

总结:因此,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实抓金融安全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知识点:第四章 防范金融风险与维护金融稳定


高级经济师《金融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试题

进入练习


App下载

手机扫一扫APP下载


苹果手机:在App Store搜索'可可试卷'下载


安卓手机:可点击本地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