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中阐明了虚拟资本的理论,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经济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动态性的分析,对信用作出了双重性评价,同时介绍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全过程,并且对危机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

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大多是经济危机的征兆,金融恐慌是经济危机的初始阶段。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制度,即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当资本主义的这一基本矛盾达到难以调和的地步时,就会以危机爆发的形式来暂时强制性解决,使社会生产力受到巨大的破坏。信用、货币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事实上问题只是在于汇票能否兑换为货币。但是这种汇票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那只是因为按性质来说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在这里被强化到了极限,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

有效管理金融风险,实现金融安全,如何理解金融安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金融安全的反义词是金融不安全,但绝不是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混乱和动荡,并在事实上对该国银行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它往往包括全国性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和金融机构危机等。这说明金融危机是金融不安全状况积累的爆发结果,它是金融风险的结果。

2、金融安全应当是动态发展的安全状态。金融安全是特定意义上的金融稳定。

由于金融安全是一种动态均衡状态,而这种状态往往表现为金融稳定发展。

3、但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在内容上仍有不同:金融稳定侧重于金融的稳定发展,不发生较大的金融动荡,强调的是静态概念;而金融安全侧重于强调一种动态的金融发展态势,包括对宏观经济体制、经济结构调整变化的动态适应。

国外的学者在研究有关金融危机的问题时,更多地运用金融稳定的概念而较少使用金融安全的概念。


知识点:第四章 防范金融风险与维护金融稳定


高级经济师《金融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试题

进入练习


App下载

手机扫一扫APP下载


苹果手机:在App Store搜索'可可试卷'下载


安卓手机:可点击本地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