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221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

    学生B.-平面几何学得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

    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

    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

问题(一):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分)

问题(二):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

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



知识点: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研究学习迁移的实践意义主要是在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学习迁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教学提供了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确立具体的、明确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制定教学目标。明确而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联想起与学习有关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这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条件。

(2)科学地选择教材和内容。为促进学习迁移有效地发生,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的选择。依据学习迁移规律,要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部分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教授。每一门学科中基本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较小,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体现迁移规律。

(4)具体分析教学内容适合何种迁移。每种迁移理论都有各自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具体分析该内容符合哪个迁移理论的观点,再根据这个迁移理论确定迁移的具体方式和内容。例如需要迁移的是具体的知识技能,还是原理、情感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选择设计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迁移的实例、展现顺序等。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学习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还可以提高学习者迁移的意识性。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及其元认知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