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
学生B.-平面几何学得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
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
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
问题(一):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分)
问题(二):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
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所用到的学习原理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根据不同分类依据,可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例如,“平面几何学得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属于正迁移;“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则属于负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属于垂直迁移;“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属于水平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