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快乐的小公鸡》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小公鸡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怎样才能快乐。

  师:小公鸡的问题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他是怎样解决的呢?

  生:他去问别人,问了老牛、青蛙、小蜜蜂……

  师:他们都是怎么跟小公鸡说的呢?(学生分别把老牛、青蛙、小蜜蜂等说的话读了一遍)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

  生:他爱动脑筋,他有了问题就去问别人。

  生:是一只很虚心的小公鸡,最后接受了爸爸的意见,帮人们做事了。

  师:小朋友们觉得怎样才能快乐呢?(很多孩子谈了自己的看法)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不好?(学生马上进入角色表演)

问题: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20分)



知识点:模块七第一章小学教学评价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 二是阅读对话,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沟通对话。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

  上述片段中,貌似平等的对话,但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

  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

  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

  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

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和写作的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