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朱伯特夫妇是著名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制作者,在长达30年的野外生活的拍摄中,拍摄了25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有人问他们:“肉食者捕杀弱小动物时,你们不帮忙吗?”朱伯特夫妇说:“是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无动于衷。”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无动于衷”的自然之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细细想来,有其深刻的内涵。老鹰补兔、雪豹逐羊、猛虎斗牛、巨鲸吞鱼,原本是大自然弱肉强食的规律,它们践行着大自然的“丛林法则”,也是大自然生物链中一环套一环的自然规律,一旦以外力改变了这种自然规律,则整个生物链会有崩溃的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灾害。因此,朱伯特夫妇直白的回答,是他们在长达 30 年野生动物生活的生涯拍摄中感悟到的自然之道,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只有尊重规律,才是真正地顺应“大道”。日本有一位老人,数年来致力于无公害苹果的种植。与传统的种植方法不一样,这位老人在种植苹果过程中不仅不用农药,甚至连除草、除虫这样的传统措施都省去。面对人们的质疑,老人解释道:“杂草的生长有利于吸引昆虫及鸟类,鸟类的粪便又成为果树生长的肥料,鸟类同时又扮演着除虫者的身份。所有环节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整个果园是有机的一体。”打农药的苹果放时间久了,会慢慢腐烂。而老人种植的苹果,时间久了不会腐烂,只会慢慢枯萎。老人的苹果也因此享誉整个日本,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绿色食品。尊重规律,成就了老人的“苹果传奇”。
不尊重规律,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去行动,终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先贤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把 人与动物区隔开,于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就喜欢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大自然的事情。我想起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鹿和狼的故事》的课文。善良的人们为了保护美丽的鹿,而专门雇请猎人去把捕杀鹿的狼捕杀掉,没想到后来鹿群泛滥,数量超过了森林可以承受的限度,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反而造成了森林被破坏,鹿群大量死亡,造成这种灾难的原因就在于人类根据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自然界的善恶益害,违背了自然的规律。
由自然而社会,由社会而教育,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面对那些弱小的学生们,我们不应表现得爱心泛滥,干涉过多。我们的父母怕孩子出事,不顾风雨地接送孩子上下学,却没想到孩子失去了回家路上锻炼过马路的能力;我们的老师急切地想学生尽快成才,加班加点地逼着学生补课,却没想到学生失去了体验生活感受社会的机会。我们的初衷是要替孩子们构建一个不受风吹雨打的“爱心小屋”,加快学生的成长,却没想到学生因此失去了经历风雨的体验,失去了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失去了成长中各种锻炼的机会。我们的爱心泛滥和干涉过多,违背了儿童成长的规律,违背了教育的规律。
思考着朱伯特夫妇“无动于衷”的自然之道,我想起了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来》的片段: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一个五岁的孩子用五岁的手指从从容容地把一个蝴蝶结扎好,而我不去帮他,只是说,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