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针对上述现象,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和家长有效沟通?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沟通应秉承以下原则:
1.尊重家长的原则
尊重家长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对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条件的家长要一视同仁,同样尊重。家长对自己孩子在行为、个性、习惯等方面的观察和了解要比教师详细得多、深刻得多,对孩子的期望比教师要高得多。如果教师能够虚心倾听家长的建议,就可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效果。幼儿园还要维护家长的威信,切忌在孩子面前议论家长之短或变相地训斥家长等。教师只有真诚地尊重家长,家长才会乐于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宣传,才能积极配合改进家庭教育。
2.要求适度的原则
由于家长的文化教养、职业状况、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各有差异,所以教师应帮助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保持协调一致,使家长更好地履行父母的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儿童的发展,增进家庭的幸福。幼儿园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应当切合实际,是家长能力和物力所能达到的,不能苛求;同时,要体谅家长的困难,在解除后顾之忧方面尽力给予帮助,以加深彼此之间的融洽感情。
3.双向反馈的原则
幼儿园在开展家长工作时,既要向家长输出科学育儿的信息,也要努力收集家长反映的信息,对来自家长的反馈,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都要认真分析处理。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时,应讲究有效策略
1.换位思考,尊重家长
2.客观评价,取得信任
3.讲究方法,艺术沟通
(1)从孩子角度出发
幼儿园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一定要让家长明白,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2)有技巧地拒绝
孩子到幼儿园后,家长会发现幼儿园的生活与家庭生活有很大差别,有些家长会以自己家庭的标准来要求教师。面对家长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教师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在拒绝时一定要注意技巧。
(3)避免“兴师问罪”
对于犯错的孩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把握好语言的“度”。有时孩子一个小缺点经教师渲染后,家长会觉得孩子不争气。
教师的语言引导直接关系到家长的心理感受,教师不当的语言和态度会不同程度地伤害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使家长在今后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产生隔阂。因此,教师在评价孩子的缺点时,要分次、逐项地告诉家长,不要一次性说出来。俗话说:“物极必反。”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关心,但当家长第一时间听到孩子的诸多缺点时,会觉得焦虑、反感,认为教师在给孩子挑刺,误会教师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和近期的进步,再慢慢引入孩子不足之处或需改正的地方,这样更易于家长接受。
(4)软化矛盾,冷静处理
幼儿天性活泼,在幼儿园时有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而随着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时还会与小伙伴们发生一些小争执。有些家长爱子心切,难免会有些过激言行,但也有个别家长小题大做,大吵大闹。遇到这类家长,教师们一定要冷静对待,妥善处理。有时家长吵闹或投诉,可能是借题发挥,把平时对教师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这时,教师千万不要急于反驳,与家长你一言我一语地“对着干”,反而应该专注、耐心地倾听,让家长觉得教师对他的意见非常用心与在意。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转移的办法,说说孩子在幼儿园的趣事,不经意间把孩子在园的可爱之处描述出来。而家长在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宣泄出来后心情也会平静下来。这时,教师采用上述方法,会令家长冷静地认识到他所掌握的情况可能是片面的,教师是有爱心和负责任的,而且在深深地关爱他的孩子。这样,家长可能会转怒为喜,能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解决矛盾。另外,从家长的倾诉当中,教师容易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有利于日后更为细致地开展工作,达到令家长满意的效果。
材料中的李老师和家长沟通时,以兴师问罪的口吻怪罪、推卸责任,是激发矛盾的根源,在幼儿园工作,教师应有反思的意识,时刻从自身找问题。以幼儿为第一位,做好幼儿及家长工作。
总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常常换位思考,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要主动反思,妥善处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使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深入而有效,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形成教育合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