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论述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儿童的教养环境
对攻击性儿童的家庭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的情感气氛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有极大的关系。愤怒和惩罚笼罩着的家庭,容易“创造”出一个“失去控制”的儿童。一个身处沉重的生活压力下的父母(比如经济上有困难或者婚姻不幸),对孩子往往热衷于强制性的训导,如果再碰上儿童的困难气质或性格缺陷,就会导致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如果家长本人富于攻击性,经常使用家庭暴力,为孩子提供攻击行为的原型,更容易教会孩子的相应行为。
(2)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
社会认知缺陷和歪曲增加了攻击行为的产生和延续。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往往对攻击行为的后果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在他们看来,攻击行为能有效地减少他人的挑逗、取笑和其他令人不愉快的行为。因此,他们倾向于利用攻击行为作为保护自己的常用手段。
富有攻击性的儿童,在社会认知上的另一个偏见是自尊过强。尽管他们在学业上和社会上遭到失败,但他们的自我高度膨胀且很脆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有能力的。当他们的某一行为遭到挫折或不被他人理解时,就会生气转而攻击他人。
(3)交流及文化影响
当同龄人的群体氛围是紧张的、有竞争性的,而不是友好的、合作的时候,敌对性是更有可能发生的。这些群体特点在那些有一系列压力的贫困地区更普遍,这些压力包括低质量的教学、有限的娱乐和就业机会以及负面的成人角色模范。
社区文化氛围也是影响攻击行为的重要来源。在一个把攻击行为当做维护个人利益有效手段的社会里,或在一个以武力决定个人威望的区域中,儿童热衷于攻击行为是不奇怪的。
以班杜拉(A.Bandura)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者认为,电视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它教给儿童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方式;(2)它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行为的抑制,使暴力合法化;(3)它降低了儿童对暴力的敏感性,并习以为常;(4)它使儿童对现实的想象建立在自己的行动上,过分地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由报复发展到攻击。
此外,电子游戏机对儿童的攻击行为具有更大的强化作用。最近一个调查发现,美国80%以上的青少年,每周花2个小时或2个小时以上时间玩电子游戏(Williams,1998)。研究者担心过多地接触这些流行的和难以置信的暴力视频游戏,如侵略者、性暴力、凶杀、欺诈等会增加儿童的攻击行为。
(4)经验积累与强化
某些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其与周围人或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其中,他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那些幼儿在遭受攻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味忍让、消极躲避等应对行为,教师不应给予表扬和鼓励。而在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应注意:
①尽可能地不要让攻击者从攻击性行为中得到任何好处,否则就是鼓励其攻击性行为;
②对于被攻击后一味忍让的幼儿,要教会他们通过报告老师等有效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对他自己以及对攻击者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是有益的;
③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一个受挫折的幼儿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幼儿更具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