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论述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谈谈幼儿的高级情感。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幼儿的高级情感是指由幼儿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
1.道德感
道德感是幼儿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热爱父母、老师,憎恨坏人,遵守纪律等都属于道德感的范畴。幼儿的道德情感是在成人的道德评价和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它是从初步认识到好与坏的标准开始的。婴儿期的儿童只有同情感、怕羞等道德感的萌芽。在集体生活中,通过对幼儿进行集体生活的教育,随着各种行为规则的掌握,到幼儿中晚期,幼儿的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幼儿初期,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的外部的行为,并且往往由成人的评价直接引起。幼儿中期,幼儿的道德感逐渐与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相联系,从幼儿中期开始,学前儿童不仅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具有道德感,而且开始对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产生明显的情绪体验。
2.美感
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环境美的爱好和欣赏。它受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的制约,受社会的审美评价标准而影响。美感的发展和道德感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凡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都能够引起心灵美的体验;反之,则使人产生丑恶、厌恶之感。
很小的幼儿就知道新衣服、新鞋袜是美的,“红红绿绿”是美的,喜欢看鲜艳悦目的颜色,喜欢听优美的音乐。到四五岁时,爱美的情感更为明显和强烈。他们对形象可爱、会动、会发声的玩具爱不释手,看到色彩鲜艳、情节生动的图片,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并会以极大的注意和热情,去欣赏美妙动听的音乐,画自己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到学前晚期,幼儿对美的标准的理解和美的体验较中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喜欢去参观公园、动物园,喜欢观赏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在唱歌、跳舞、绘画、建筑、朗诵儿歌或散文等等活动中,他们能得到莫大的喜悦和欢乐。同时,对人们的服装穿着,对环境的布置,对唱歌跳舞、绘画朗诵等艺术活动,他们都提出了更高的美的要求。
3.理智感
理智感(又称为智慧感)是与幼儿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解决问题、探求真理等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幼儿会说话之后,其求知欲开始日益发展,好奇心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是幼儿理智感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大约5岁左右,幼儿的求知认识兴趣开始萌发,理智感也同时开始迅速地发展。对任何新鲜事物,幼儿都想 “探索”一下,他们好看,好摸,好动,好拆,更突出的表现是这时期的幼儿很喜欢提问。幼儿晚期理智感的发展,还表现为他们喜欢开展各种“动脑筋”的创造性活动或以科学常识为内容的智力游戏。到五六岁,幼儿不仅积极提问,而且能主动、努力地去寻求答案,并会由于得到问题的答案而感到极大的满足与愉快。他们也非常喜欢看图书,听童话,进行各种智力游戏和需要动脑筋的活动,比如下棋、猜谜语等等。学前晚期的幼儿,对老师不再是绝对相信和崇拜,而是逐渐持有批判性的态度,如果老师常常回答不出幼儿的提问,画画、跳舞都不太行,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威信就会逐渐降低,这也是幼儿的理智感发展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