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 1 ) 中毒现场有害气体的测试及中毒化学物质的鉴定。浆池外形似一个倒扣的球状体,顶部有一个40 cmx60 c m 的洞口,工人利用竹梯从洞口进出清洗浆池。走近洞口,就闻到一股较浓的臭味,事故发生后,在洞口处用快速检测管对洞口内10 c m 处的气体进行检测:硫化氢(H2S ) 的浓度为55 mg/m³(国家卫生标准为10 mg/m³)。根据中毒病人的发病及临床特征,将本次中毒诊断为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
( 2 ) 浆池硫化氢产生的原因。在造纸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含硫化学物质,通常的情况下,由硫化氢引起的职业危害多发生在蒸素、制浆、洗浆和漂白的过程中。如果含硫的废淹和废水长时间存放在浆池中,再加上含硫有机物的腐蚀,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由于密度较大而沉积于浆池的底部。
( 3 ) 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硫化氢是剧毒的窒息性气体,在没有良好通风和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进人高浓度硫化氢环境工作的。但本次清洗浆池水仅灌注了 1/4,且工人在未对池内进行通风处理的情况下就下池清洗,随后的救援更是在没有任何通风和防护的情况下进行的。
( 4 ) 缺乏安全及应急措施。现场调查发现用于鼓风的排污口处却没有效风机,连电源插座都找不到;清洗浆池没有任何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连一根救助的绳子都没有。
( 5 ) 管理混乱,缺乏劳动安全卫生意识,没有发生事故时的抢救设备。事故发生后,应当要求厂方设置安全监督员,负责对整个安全程序进行监督,提供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求能做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 6 ) 缺乏必要的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本次中毒的10位工人,在该厂工作年, 却从未进行过有关的安全卫生培训和教育,不知道制浆过程中存在哪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对人体能造成哪些伤害,也不知道预防措施,更不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后如何救治。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第34题
结合以上案例,试说明硫化氢的检测方法。
第35题
结合案例说明进人设备内作业的安全要求。
第36题
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的内容具体包括哪些?
第37题
结合本案例,提出针对该企业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参考答案:↓
解析:第34题
[参考答案]硫化氢的检测方法是硝酸银比色法,通过硫化氢与硝酸银作用形成黄褐色硫化银胶体溶液,比色定量。
第35题
[参考答案]设备内作业的安全要求:
( 1 ) 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 2 ) 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将该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安全隔离(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代替),并清洗、置换干净。
( 3 ) 在进人设备前30 min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
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人设备内作业。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 h 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 4 ) 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确保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
( 5 ) 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 V, 在潮湿或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或等于12 V,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
要求。.
( 6 ) 进人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
( 7 ) 在设备内动火作业,必须按规定同时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
( 8 ) 设备内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并与设备内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
( 9 ) 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若需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人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10 )作业完工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
第36题
[参考答案]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具体包括:
( 1 ) 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具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
( 2 ) 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 3 )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 4 ) 加强对新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新职工必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转岗和复工人员应参照新职工的办法进行培训和考试。
第37题
[参考答案]
应提出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 1 )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根据该企业自身的特点,应制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巡视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有毒有害作业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报告处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等。
( 2 ) 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根据该企业的特点,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级负责安全的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及其副手、总工程师(或技术总负责人)、车间主任(或部门负责人)、工段长、班组长、车间(或部门)安全员、班组安全员和作业工人的安全职责。
( 3 ) 保证安全生产投人。落实好“三同时” 规定,具体到该企业,就是保证通风设施的完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设备齐全有效、各种救助设施的配备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