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F 集团公司拥有长距离轻质原油输运管道(简称Ⅱ号管道),公司下属的H分公司负责E号管道日常巡检维护,公司下属的I分公司负责Ⅱ号管道现场抢险堵漏及其他应急处置。Ⅱ号管道路有G市的海港居民生活区(简称海港区)。2013年12月2日19时许, Ⅱ号管道在海港区的港大路十字路口附近发生原油泄漏。原油泄漏到港大路路面,再经港大路的污水井流入港海下水道。
港海下水道是G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生活污水输运至G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当日21时许, H分公司向G市海港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F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了Ⅱ号管道在海港区的原油泄漏情况。同时, H分公司开展泄漏点分析、泄漏量估算和泄漏原油流淌范围的勘查。初步确定,泄漏点在港海下水道与H号管道交叉点的上方,地漏原油已沿港大路流淌约70m ,并有大量原油流入港海下水道中。为控制原油泄漏, H分公司同I分公司进行现场抢险堵漏, I分公司抢险队伍和装备于3日05时到达、泄漏现场,并组成现场抢修组,由甲任组长。甲带领技术人员乙、丙进行了现场勘查,发现H号管道部位上方有0. 4m厚的水泥盖板.必须动用工程机械先将水泥盖板凿碎、拖离,才能确认泄漏点,并进行后续抢险堵漏。甲调来液压破碎锤,准备进场施工。海港区的部分晨练居民闻到油气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部分人员到抢修现场围观。一些通过港大路十字路口的行人,发现抢修现场交通受阻,也挤到现场观望。3日07时30分,甲下令工程破碎机械进入抢修点作业,液压破碎锤开始敲砸水泥盖板,施工5分钟后突然发生爆炸,随后施工点周围港海下水道内多处发生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经事故调查组确认,此次爆炸事故的第一起爆点在液压破碎锤周边的0. 5m范围内。
第36题
分析第一起爆点的可能点火源和港海下水道内参与爆炸的物质。( 2 分)
第37题
指出此次事故在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8 分)
第38题
指出此次事故事后处置应开展的工作。(5分)
第39题
简要说明F集团公司为确保H 号管道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7 分)
参考答案:↓
解析:
36.
第一起爆点的可能点火源是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港海下水道内参与爆炸的物质是暗渠内油气。
37.
(1)H 分公司和公司下属的I 分公司对泄漏原油数量未按应急预案要求进行研判,对事故风险评估出现严重错误,发现原油泄漏后没有立即停止输送原油,没有及时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
(2)未按要求及时全面向安监部门、消防部门、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报告泄漏量、泄漏油品等信息,存在漏报问题;
(3)现场处置人员没有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没有及时疏散周边生活区的居民;
(4)抢修现场未进行可燃气体检测,盲目动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严重违规违章。
查看解析
38.
(1)爆炸发生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成立应急指挥部,调集开展武警及消防官兵、专业救援人员,大型设备和生命探测仪及搜救犬,紧急开展人员搜救等工作人员搜救、抢险救援、医疗救治工作。
(2)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向社会公布遇难人员身份,对遇难者进行善后处理工作,对受伤人员及时妥善救治。
(3)根据输送介质的危险特性及管道状况,及时堵漏,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及时疏散周边居民,维持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序。
(4)为应急人员配备安全检测及管道泄漏封堵、油品回收等应急装备,在事故处置中要对现场油气浓度进行检测,对危害和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做到准确研判,杜绝盲目处置,防止二次爆炸。
(5)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协调机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事故调查,对事故区域受灾居民进行妥善安置,调集有关力量,全力修复市政公共设施,恢复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清理陆上和海上油污,维持当地社会秩序稳定。
39.
(1)强化红线意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油气管道日常巡护,保证设备设施完好,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2)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3)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4)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针对管道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对员工和生活区居民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和演练。
(5)认真开展在役油气管道,特别是老旧油气管道检测检验与隐患治理,对与居民区、工厂、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和铁路、公路、隧道、市政地下管网及设施安全距离不足,或穿(跨)越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要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限期更新、改造或者停止使用。
(6)深入研究油气管道可能发生事故的成因机理,尽快解决油气管道规划、设计、建设、运行面临的安全技术和管理难题。
(7)要吸取国外好的经验和做法,制定油气管道穿跨越城区安全布局规划设计、检测频次、风险评价、环境应急等要求。要开展油气管道长周期运行、泄漏检测报警、泄漏处置和应急技术研究,提高油气管道安全保障能力。